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59847
  • 作      者:
    徐信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清末医家余听鸿先生云:
  “医书虽众,不出二义”经文、本草、经方,为学术规矩之宗;经验、方案、笔记,为灵悟变通之用,二者并传不朽。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中风》即为古今名家医学实践的忠实记录和再现。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中风》为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一,分为古代医家和近现代医家两部分,书中选取了各位医家对中风病的证治经验,并且多选取对其确有阐发,有医案佐证的医家经验,部分加入医家对该病的医论医话及验方效方,旨在为临床中医诊治中风这一疾病提供借鉴。《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中风》内容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广大中医学生、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增进学识。
展开
精彩书摘
  【医家简介】
  张仲景(具体不详,约150~19),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被后世尊为“医圣”。
  相关著作:《伤寒杂病论》。
  【主要学术思想和主张】
  张仲景对中风和痹证做了鉴别,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等四种类型,病因上强调中风为外风所引起,为后世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医论医话】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人中,则胸满而短气。
  (《伤寒杂病论》)
  【验方效方】侯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畏寒不足者。
  ……
展开
目录
上篇 古代医家
张仲景(垂法后世,外风为要)
孙思邈(中风有四,多主续命)
刘完素(心火暴甚,外风为标)
张子和(风痹痿厥,汗吐下法)
李东垣(本气自病,外风为治)
严用和(先当调气,随治外感)
朱丹溪(重视痰瘀,亦用风药)
王安道(创类中风,不弃外风)
张景岳(首论非风,积损所致)
喻嘉言(主张外风,填塞空窍)
陈士铎(重视气血,反对祛风)
熊笏(主张外风,澄清正邪)
叶天土(内风为患,阳气变动)
魏荔彤(中风多痹,内风引邪)
尤在泾(法尊天士,药崇河间)
徐大椿(善用续命,抨击温补)
黄元御(立足中土,左右分治)
吴谦(首重辨病,主张外风)
吴鞠通(反对腻补,重视开肺)
王清任(补气活血,亦用风药)
王旭高(治肝卅法,病因内中)
费伯雄(风邪乃本,火气痰标)
王土雄(主张内风,清肺化痰)
 
下篇 近现代医家
张锡纯(镇肝熄风,多为头痛)
余奉仙(明辨生死,游乎内外)
丁甘仁(或内或外,用药轻灵)
冉雪峰(清热滋阴,化痰开窍)
孙鲁川(滋阴平肝,熄风通络)
范文甫(补气活血,多服自效)
祝味菊(中风脱证,温潜为善)
孔伯华(不拘一格,达络开窍)
徐恕甫(化痰通络,滋液熄风)
李斯炽(柔肝熄风,化痰通络)
张子琳(补气活血,用药轻灵)
王乐亭(十三治法,透穴为长)
周筱斋(活用经方,善治闭证)
邢子亨(虽主外风,更重内因)
宋俊生(外感寒伤,浅刺稍留)
陈苏生(宣畅潜阳,改善循环)
邱茂良(辨证针灸,敢于创新)
许玉山(主张内风,善用还五)
马光亚(力主外风,不诽内风)
郭士魁(活血通络,善用虫药)
王任之(中西结合,肾亏肝亢)
杨继荪(外周中枢,治法不同)
邓铁涛(主张内风,点舌开窍)
何炎燊(三焦闭塞,防风通圣)
张琪(瘀血为要,通腑祛风)
任继学(病因多种,中风八法)
李济仁(益气通络,滋肾平肝)
孙朝宗(病分闭脱,治脱尤高)
衣之镖(崇辅行诀,承经方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