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处理
(1)切短 切短的目的是利于动物咀嚼,减少浪费与便于拌料等。对切短的秸秆,家畜无法挑选,而且拌人糠麸适当时,适口性得以改善,可进一步提高动物采食量,从而提高生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体会到切短的好处,有“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一说。秸秆切短的适宜程度视家畜品种与年龄而异,过长作用不大,过细也不利咀嚼与反刍,一般绵羊采食秸秆长度以1.5~2.5厘米为宜。
(2)磨碎 多用于精料加工,用于粗料近年才比较盛行。磨细的目的原是想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但一般磨碎的秸秆粉与切碎相比消化率的差异不大,不过也有一些实验证明,适当磨碎的秸秆在牛日粮中占有适当比例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采食量,而且采食增加的部分所含能量可以补偿秸秆本身所含能量的不足。
(3)制作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通常是用动物的平衡饲粮制成,目的是便于机械化饲养或自动供料系统应用,减少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粉尘减少,质地硬脆,颗粒大小适合,利于咀嚼,改善适口性,从而诱使动物提高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4)秸秆碾青 我国山东省南部地区群众历来有栽培苜蓿并晒干草的习惯,由于气候原因,有时不能有充分时间晒干晾透,因此创造了秸秆碾青的方法,即将麦秸铺在打谷场上,厚度约一尺,上边再铺一尺左右的青苜蓿,苜蓿之上再铺一层同样厚度的麦秸,然后用磙碾,苜蓿压扁流出的汁液被麦秸吸收,这样压扁的苜蓿在热天只要半天到一天的暴晒就可干透。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较快制作干草,茎叶干燥速度均匀,减少叶片脱落损失,提高麦秸的适口性与营养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