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大椎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热补大椎穴以助阳。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故热补肾俞、太溪穴以助肾阳。胃脘怕冷,故热补胃俞穴以温中。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气海穴为生气之海,足三里为胃之合土穴,三阴交为脾、肝、肾之会穴,四穴合用以补益正气,正气复则邪气自除。外关为祛除风寒湿邪的要穴,故取之以祛风寒。
病例2:侯某,女,40岁。
病史:右肩臂酸痛四五年。患者四五年前右肩臂酸痛、怕风,遇冷加重,酸麻感自肩部沿小肠经放射至手小指,活动自如。平素腹部怕冷,大便溏泄,纳佳,寐可。经所在单位医务室针刺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而缓。
辨证:风寒侵袭,痹阻经络。
治法:温散风寒,补益正气。
治疗:①大椎、云门穴,温灸:肩髑、曲池穴,温灸:后溪、飞扬穴,温灸。②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养老穴,温灸。两组交替取用,1周3次。
治疗6次后,肩痛基本消失,7次后肩部怕冷明显减轻。共治疗21次,停针观察至今未见复发。在治疗过程中,火针点刺云门、肩髃、曲池穴1次。患者自述认为热手法效果好。还取用过外关穴等,使用微波治疗3次。
【按语】风寒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肩臂酸痛:风寒之邪侵袭手太阳之经,故酸麻感自肩部沿小肠经放射至手小指。脾气虚故平素腹部怕冷,大便溏泄。舌有齿痕、脉沉细而缓,皆气虚之征。取穴一以祛邪为主,二以扶正为主。两组穴交替使用,共奏扶正祛邪之效,故治疗21次而愈。
病例3:刘某,男,51岁。
病史:左腿痛3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