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存古小學教學意見書
小學何能言存古!顧邑中某社諸君辦存古小學,以教科屬定於余。姑即余意以為說:人類者,歷史之動物也。法之哲家孔德(Comte一七九三一一八五七)曰:“人道有二屬性:曰結合性;曰永續性;而永續性尤為顯著。今日之人道,乃古來之人道之連續也。人道,乃有歷史者也。吾人過去時代之精神生活,實傳於現今之人道之中。人道者,固不僅今人之所構成,而積多數之古人以構成之者也。,’是則古者,今之所白也。無古,安有今?有今,焉有不存古者?雖然,古者,又今之積也;無今,安所事於古?存古者,存其宜於今者也。老子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爰本斯旨而草為文。
(子)初等科八歲至十歲
(一)文讀書必先識字;而識字以初文為主。
(二)理《論語》、《孟子》。
(三)史《世說新語》、《唐語林》、《今世說》。
(丑)高等科十一歲至十四歲
(一)理《禮記》節讀、长春秋左氏傳》、《經餘必讀》。《老子》、《列子》、《莊子》、《管子》、《墨子》、《孫子》、《荀子》,以上諸篇可讀《餘删》。(二)史王船山《讀通鑑論》、嚴復《社會通詮》。
(三)文《黎選古文辭類纂》摘讀、《馬氏文通》講。
讀書不貴多而貴精。曾滌生长聖哲畫像記》云:“書籍之浩浩,著述者之眾,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盡飲也。要在慎擇焉而已。”擇之奈何?曰:不貴考據而貴義理;不重事實而重觀感;要使教者、受教者胥知人之所以為人;且知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其教授法,可參觀安邱王筠《教童子讀書法》,此書甚佳,自識方字起以至初學作文,皆有論列,乃存古小學教師不可不讀之書也;列入江標《靈鵲閣叢書》。及近人武進沈友卿、通州張氏《經史國文補習科答問》中國圖書公司印行。暨拙著《國文研究法》。岳武穆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非口說所能盡也。茲姑就鄙意略言之:
(一)讀書必先識字。而教兒童識方字,自來無善法。何者?以蒙師不識文字學者多也。須知獨體曰文,合體曰字;字者,文之所合而成也。文之不識,奚能識字7《說文解字》九千餘字;究其語根,不過五百餘文而已。夫《說文》所載獨體,皆蒼頡初文;然蒼頡作書,不僅獨體;其稍複雜者,如“二”、“三”諸文,即由“一”積畫而成;當準初文之例。合初文準初文計之,大抵五百有餘。詳見章炳麟所著《文始》。後世孳乳之字,在蒼頡當時,蓋即以此五百餘文當之。厥後孳乳雖多,究其語根,概不出初文以外也。鄙意教兒童識方字,當以初文為主;而參以習見之合體字。如兒童識“日”、“月”两文,即授以“明”;而語之曰:“‘日’、‘月’皆光明體;合‘日’、‘月’两文而為‘明’字,即光明之意也。”次又授以“木”文,而教以“曰在木上馬杲”,《詩》:‘‘杲呆出曰。,,“曰在木下馬杳”;張衡赋:“日杳杳而西匿。”而“曰在木中為東”,則日出之方位也。《禮分:“大明生於東。”次又授以“口”古圍字文;而語以從“木”從“口”,曰“束”曰“困”,但“束”則口在木之中腰間;而遍木四周口之,則“困”矣。又如兒童識“一”之文;而教以“一大為天”,“一貫三為王”,“推十合一為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