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针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4054
  • 作      者:
    张立剑,杨金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护佑生民,厥功甚伟。中医学内容,涵盖诸多,体大义深,针灸乃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相关部位之间的特定联系规律,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时,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剌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重视“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倡导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动静结合、因时制宜等预防保健思想。针灸因其诊疗技法丰富,适应病症广泛,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中医针灸中包含的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等及其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知和表述形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相契合,是中国古代医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与自然、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深度思考与独特解读。中医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至名归,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医针灸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中医针灸对于人类社会的突出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明代汪机《外科理例》、薛己《薛氏医案》、清代张镜《刺疔捷法》等都是刺血泻邪的代表性著作。《外科理例》记载刺血排脓治疗的病症有痈、疽、丹毒、瘰疬、流注、便毒、疔疮、疮疥、咽喉肿痛、杖疮、犬伤等。刺血排脓的工具有锋针、三棱针、马衔铁针、砭石、磁锋、火针等。刺血所选穴位,除刺病变部位外,又剌“四畔去恶血”,在脓成之前,刺病变的周围出血,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可以避免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或扩散。汪氏认为外科病症若不针砭,则脓毒反攻于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因患者体质虚弱而脓不成者,要用温补法,待脓成以后再刺血排脓,“凡疮不起者,托而起之,不成脓者,补而成之,使不内攻,脓成宜及时针之。”《薛氏医案》记载刺血排脓所治病症的总症次达778症次,病症涉及儿科、妇科、口腔科、伤科等,其中疮、痈、脓、血肿合计330症次,占总症次的42.9%。薛氏认为外科疾病多由于邪毒蕴结于体表,化而成脓,采用砭刺排脓,可逐邪排毒;若脓不外出,则可导致久治不愈,甚至邪毒内陷,损害脏腑气血,引起严重后果。《刺疔捷法》记载了张镜治疗疔疾的刺血经验和刺疗的操作步骤。另外,李学川《针灸逢源》也记载了挑刺法治疗疗疮,“将紫斑点用衣针挑出如羊毛状”,在刺血后还要“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可见,清代刺血治疗疔疮已达到一定水平。
  善用铍针放血者,还有清代喉科医家郑梅涧,他用铍针挑剌患部或它处,治疗咽喉肿痛。喉病多由风邪入侵,郁热风火相搏,而致气血闭涩、凝滞,不能流通,风痰上攻,结成热毒之故。此法可疏通经络,祛风解毒。清末夏春农亦擅用刺血法治喉病,著有《疫喉浅论》。“疫喉”即流行性喉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出现丹痧。夏氏分刺、刮、吐三步治法,即先用三棱针刺少商出血,必要时加刺患部出紫血或阳交穴放血,以泄其毒,再与刮法、吐法配合,疗效颇佳。
  另外,历代多有擅用皮肤针散刺泻血治病的医家,皮肤针又名七星针、梅花针等。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记载了皮肤针具“箸针”的制法、操作及适应证等,谓“用粗线针扎在箸头上,在患处点刺出血。”又:“用粗线针二条,将竹箸一头劈开,将针离分半许,夹在箸头内,以线扎紧……用针蘸油烧红,向患顶重手刺入五六分……”
  中国的藏医学、蒙医学、壮医学、哈萨克医学等均用刺血疗法,壮医盛行用陶针刺血,佛教的喇嘛也用刺血治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刺血专著不断问世,如《陶针疗法》、《刺血疗法》、《中国刺血疗法大全》、《刺血医镜》、《放血疗法》、《中国民间刺血术》、《实用中华刺络疗法》、《中国实用刺血疗法》、《中国耳穴刺血疗法》等丰富了刺营出血的内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源流
第一节 中医针灸的起源
第二节 战国至秦汉的形成之初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的规范与兴盛
第五节 明代的继承与创新
第六节 清代的实用和普及
第七节 近现代图存与新生之路

第二章 理论撷英
第一节 经络理论
第二节 腧穴理论
第三节 思想文化观念与针灸理论

第三章 针灸器具
第一节 针具
第二节 灸材与灸具
第三节 罐具及按摩器具
第四节 现代针灸治疗仪

第四章 图谱与模型
第一节 古代经脉腧穴图
第二节 现代穴位挂图
第三节 针灸铜人
第四节 其他针灸模型

第五章 刺炙方法
第一节 毫针刺法
第二节 灸法
第三节 多种技法
第四节 拔罐法
第五节 刮痧
第六节 子午流注针法
第七节 气功

第六章 治疗与保健
第一节 针灸治病原理
第二节 针灸适宜病症
……
第七章 传承发展
第八章 各家纷呈
第九章 中医针灸“申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