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针灸理论解读:基点与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2991
  • 作      者:
    赵京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针灸理论解读:基点与视角》对传统针灸理论的重要内容及疑点、难点问题,依据不同的文献资料,以不同的或断的认识视角,从不同的理解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从分析针灸理论概念形成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八手,紧接着探讨了西医东传对针灸理论认识的影响,集中展现文献资料对认识针灸理论的意义,之后重新审视和解读经络及腧穴理论的重点内容,最后着重分析诠释方法在针灸学术传承中的作用、价值等。以期阐发针灸理论的学术内涵、治疗思想、规律认识,以及对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意义等。对针灸理论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般认为《内经》的基本成书时段是在先秦至两汉之间,其中重要的医学概念必然受到了当时的哲学理念与社会一般观念的影响,诸多术语甚至直接从非医领域移植过来。“神”作为先秦重要哲学范畴,其哲学意义与一般观念对《内经》理论中“神”相关概念无疑有着深入的影响。从古代“神”的观念出发,才能揭示《内经》中“心神”、“五脏神”、“治神”、“守神”、“z”等“神”相关概念形成的思维基础及其理论内涵。
  一、略述古代“神”的观念形成
  “神”字源于“申”,系闪电的象形,申是“電”的本字。由于古代的人们对于“電”这种自然现象感到神秘,认为这是由“神”所主宰,或者是“神”的化身。该字源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神”从一开始就与神秘的自然现念有关,所以“神”的本义是“莫测的变化”。《周易·系辞上传》云:“阴阳不测谓之神。”韩康伯注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形诘者也,故日阴阳不测。”《素问·天元纪大论》亦直接援引此语。
  面对“阴阳不测”的万物,古人一方面积极地探索,越来越多地掌握着其中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将“神”置于祭坛而顶礼膜拜。具化与抽象、科学认识与原始崇拜的融合,“神”渐成为主宰天地间至高无上的法则。“神”本来与自然界有关,所以,神与天的观念极其相似,二者重合形成了“天神”的观念。许慎径言:“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示部》)朱熹亦日:“天日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祗”朱熹集注)。在一般语境中,“天神”多被人格化,但《内经》中基本上是反对人格化的神灵观念的,所以本文不讨论人格化的神灵或鬼神。这里的天神,是自然界的法则,或者说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内在根据。从某种意义上说,“神是天之别体”(《礼记·礼器》“鬼神之祭”孔颖达疏)。这个“神”,与《老子》的“道”概念很接近了。其实,在先秦时代,神、天、道等用语概念常互相交叉,其实质都是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关系的内在规律,自然万物普遍法则的表达。在《内经》中神的本层涵义多被表达为“神明”。“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神”无形无象,独立不改,却又支配着天地间的万般变化,具化而言之,即是万物的主宰。《庄子·齐物论》中将其称为“真宰”或“真君”。
  由此,笔者将古人“神”的观念表述为三个方面:莫测的变化;天地的法则;万物的主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思想资源与经典针灸理论
神的观念与针灸
损益思想与针刺补泻
镵针之文化溯源
同精与导气刺法
督脉名之文化内涵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经络认知
中西碰撞中的经络认知转型
——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的经络理论解读
王宏翰之经络观
王清任之经络观
唐宗海之经脉气化观
西医视角下的针灸理论新识
——“nerve”的译入及其对经络研究的影响
近代针灸理论认识中的西医影响

第三章 材料与理论阐释
结合出土医学文献的理论认识
——简帛医书与《内经》足六脉病候
出土经脉文献中足厥阴经脉病候“热中”的由来与演变
马王堆房中文献与早期针灸理论
出土医学文献与仓公精气思想探源
出土医学文献中“蹶”的溯源
从文献材料构成看经脉理论形成
——《灵枢·经脉》的表述形式与经络理论完善
从《黄帝内经太素》记载探索督脉经的起源

第四章 视角与理论再识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及其形式
——根结
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关系
——从阳经五官病候及用穴来看
经脉理论模式的演变
——经脉理论的两种模式
……
第五章 诠释与学术传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