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身反射区按摩疗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465271
  • 作      者:
    王国顺,李元,张琳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全身反射区按摩疗法》是在王国顺先生所著的《人体特效反射区速查手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反射区的解剖知识、操作手法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精选了适合反射区按摩疗法的几十种病证,使之更有效、更便捷、更实用。《全身反射区按摩疗法》语言简练,易懂易学,易于推广,可丰富按摩师及爱好者的知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总论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规范,在受术者体表进行操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些技巧、动作。
  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其中“持久”是指术者手法的动作、力量和时间都能够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力”是指术者的手法应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根据受术者具体情况所采用的、适合的、随时变化的技巧和功力,不能是蛮力;“均匀’’是指术者的手法动作幅度、速度、压力都应该平稳而富有节奏;“柔和”是指术者的手法应稳、柔、灵活,从而和缓地达到治疗目的,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是指术者手法刺激的深度应达到筋骨和脏腑。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可以将按摩手法归纳为以下六类。
  (1)摩擦类手法: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
  (2)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拨法、捏法、拿法、捻法、踩法。
  (3)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攘法。
  (5)叩击类手法:击法、叩法、拍法、啄法。
  反射区疗法中主要应用的是上述的前五类手法,故本书将此五类手法中的重点手法进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指、掌或肘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形移动的手法。常用的手法有推一、推法推法是指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术者的手指、手掌、鱼际、肘等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用力着实,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缓慢,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单方向操作,【作用】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扶助正气,消积导滞。
  (一)直推法直推法是指术者用身体的一定部位按压在受术者特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的手法。根据术者操作时使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手法。
  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单掌、双掌或叠掌加力做单方向推动。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翘,适度背屈,五指自然伸直,以单手、双手或叠掌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
  5.肘直推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是直推法中刺激量最强的手法。
  (二)分推法分推法是指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手法。
  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分推法和掌分推法。
  1.指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按压于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主要适用于头部、四肢。
  2.掌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外沿相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三)合推法是指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合拢推进。主要适用于头部、胸腹部和上肢。
  二、摩法摩法是指术者以手指或掌贴附于受术者体表部位,有节律地做直线或环行摩擦的手法。
  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动作要领】摩法在摩动时要压力均匀、一致,动作轻柔,力度达于皮下,但不带动肌肉。指摩宜快,每分钟约120次;掌摩稍重、缓,以每分钟100次为宜。摩法可以顺时针摩动,也可以逆时针摩动,以顺时针为主,其中“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作用】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一)指摩法指摩法是指术者手指并拢,指和掌部自然伸直,腕微屈曲,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末节指腹贴附于受术部位的皮肤上,做直线或环旋摩动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二)掌摩法掌摩法是指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放松,贴附于受术部位,以掌心和掌根为着力点,在腕及前臂的带动下,持续、连贯、有节奏地环转摩动的手法。适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如脐周围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全身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二、摩法
三、擦法
四、搓法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一、按法
二、点法
三、拿法
四、拨法
五、切法
第四节 摆动类手法
一、□法
二、揉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一、拍法
二、叩法
三、击法
四、啄法
第六节 振动类手法
一、抖法
二、颤法

第二章 全身反射区的定位和主治
第一节 头面部特效反射区
一、头部反射区
二、头部反射区
三、头部反射区
四、小脑反射区
五、安眠反射区
六、安眠反射区
七、三叉神经反射区
八、耳反射区
九、内耳迷路反射区
十、眼部反射区
十一、眼部反射区
十二、眼部反射区
十三、上颌反射区
十四、下颌反射区
十五、鼻部反射区
十六、胸反射区
十七、肾反射区
十八、肺反射区
十九、胃反射区
二十、脾反射区
二十一、颈椎反射区
二十二、主动脉窦反射区
二十三、血压反射区
二十四、气管反射区
二十五、脊柱反射区
第二节 胸腹部特效反射区
一、心脏反射区
二、心脏反射区
三、上身淋巴反射区
四、下身淋巴反射区
五、阑尾反射区
六、肩部反射区
七、胸反射区
八、胸反射区
九、腹腔反射区
十、泌尿系统反射区
十一、咽反射区
十二、肺反射区
十三、膀胱反射区
十四、胃反射区
十五、腰部反射区
十六、腰部反射区
十七、升结肠反射区
十八、横结肠反射区
十九、降结肠反射区
二十、子宫、前列腺反射区
二十一、髋反射区
二十二、膈反射区
第三节 腰背部特效反射区
一、心脏反射区
二、肩部反射区
三、肩部反射区
四、胸反射区
五、肾反射区
六、肩胛骨反射区
七、腰丛神经反射区
八、肺反射区
九、胃反射区
十、脾反射区
十一、肝反射区
十二、胰反射区
十三、胆反射区
十四、腰部反射区
第四节 上肢部特效反射区
一、安眠反射区
二、心脏反射区
三、肩部反射区
四、肘反射区
五、肺反射区
六、肛门反射区
七、头面部反射区
八、血压反射区
九、血压反射区
十、颈椎反射区
十一、颈椎反射区
十二、腰部反射区
第五节 下肢部特效反射区
一、安眠反射区
二、肾反射区
三、踝反射区
四、踝反射区
五、生殖腺反射区
六、足跟反射区
七、胃反射区
八、胰反射区
九、胆反射区
十、腰部反射区
十一、腰部反射区
十二、腰部反射区
十三、膝部反射区
十四、膝部反射区
十五、糖尿病反射区
十六、颈椎反射区

第三章 常见病证的全身反射区按摩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全身反射区疗法的适应范围
二、全身反射区疗法的禁忌证
三、全身反射区疗法使用后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常见病证的反射区按摩疗法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心慌
四、失眠
五、健忘
六、眩晕
七、耳鸣
八、头痛
九、偏头痛
十、胃痛
十一、消化不良
十二、消渴
十三、呕吐
十四、泛酸
十五、呃逆
十六、慢性胰腺炎
十七、腹痛
十八、胁痛
十九、便秘
二十、慢性阑尾炎
二十一、中风
二十二、小便不利
二十三、盗汗
二十四、面神经麻痹
二十五、牙痛
二十六、近视
二十七、三叉神经痛
二十八、月经不调
二十九、不孕症
三十、前列腺炎
三十一、肩关节 周围炎
三十二、颈椎病
三十三、腰部扭转不利
三十四、膝关节 屈伸不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