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心印:上、下卷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1263707
  • 作      者:
    王西胜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有文化传承——

王西胜老师师从民间国学大师(屈子之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约二十年,学有传承,学问扎实有根基,自觉传承儒家心法,字字句句从自性流出,契入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相,而深具启迪和提升读者身心之大用;

2 有授课经验——

王西胜老师长期讲解《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楚辞》等经典,所讲内容既以六经文献为依据,又以自己身心的实修为印证,无论是阐发义理,还是考据细节,均慎重严谨,句句有着落;

3 有社会活动——

王西胜老师长期应邀为各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多家公益国学读书会义务授课,与读者问答授受互动频繁深入,把千古经典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真知灼见,堪为学人进德修业及解决人生困惑的指南。

4 有实用价值——

王西胜老师所著《活用经典问答实录:生活篇》和《活用经典问答实录:企业篇》以及《论语心印》三书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心印”系列,内容上既彼此独立,又互为补充,读者可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本开启经典学习的正途,也可以系统学习,浸淫其中,明理笃行,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西胜,197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师从民间国学大师(屈子之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二十载,长期从事儒释道及屈原文化的义务弘扬传播工作。主讲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道家老子《道德经》,以及屈原《楚辞》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致力于传统文化智慧管理之道在党政干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常年应邀为各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多家公益国学读书会巡回义务授课。

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工作委员会高级讲师、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菏泽市政协委员。

著述有《老子心印》《儒学心印》《活用经典问答实录:生活篇》《活用经典问答实录:企业篇》《论语心印》《弟子规传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代注、疏、译、解颇多。与长于文字训诂的汉儒、重在阐发义理的宋儒以及偏于理论梳理的近现代学院派不同,本书旨在启迪和传承儒家心法,学术上证之于六经文献,状态上验之以自家身心,引导读者在自己的人生中去践行古圣先贤的教导,由明理而笃行,最终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人生。
本书作者王西胜学有传承,学问扎实有根基,又长期讲学,教学相长,所讲课程活泼细腻,富有真知灼见,颇受各界各年龄层的学员欢迎。作者在长期讲课的基础上,又经半年沉浸式的专职写作,更证之以身心的实修,慎重落笔,才完成本书,务令字字有依据,句句有着落。

展开
精彩书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者,觉也。人生在世,无人不需要智慧光明。智光本有,因“蒙”(《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而难发。因此,学的实质,便是启蒙开智,显现内心本有光明的过程。习者,将所学转化为自身状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以生实效,创造价值也。既学且习,方能知行合一。

“时”字,乃一章之眼目,非“时常”(断常义,生灭法)之谓也,而是“随时随地(都要)”“无时无刻(不在)”学而习之、知而行之、文而化之的意思。如颜回追随孔子求学,“不违如愚”,一闻便悟,一悟便行,“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一般,随时将所领悟的大道原理于当下直接转化成自己的身心状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而法喜充满,内心“不改其乐”。此正孔老夫子“吾道一以贯之”之心印是也。

学而习之的过程,固然需要努力付出,需要认真刻苦,但不意味着一定会痛苦。用功对路者,因“时”而“悦”,内心豁然开朗,光明现前,自有无尽的宁静喜悦油然而生,妙不可言,又何苦之有呢?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学业有成,各于一方化民易俗的同门师兄弟,若干年后,不远千里再聚首,切磋琢磨,相观而善,其中乐趣,非亲身经历者,谁能想象得出来?《礼记.学记》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其此之谓乎!

道德学问有成者,被褐怀玉,纵然暂时不为人知,不得其用,亦能“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谓人爵未得,天爵已就,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又有什么好郁闷的呢?得道之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虽然目前还没有去发挥什么显性的作用,但其“无入而不自得焉”的内心世界,已经在悄然无声中,至诚尽性,参赞化育了,这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化民易俗,其中自有无量功德……


展开
目录

论语心印(上卷)

 

自序
孔子生平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论语心印(下卷)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