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视比赛节目中的出题错误:“鸡纵茵”误为“鸡枞菌”。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icengji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枞菌”,“纵”应读z6ng。鸡纵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味美如鸡,俗称“鸡纵”。后来为表示生物类别写成了“鸡纵菌”。“枞”有两个读音。读ceng,木名,冷杉;读ze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
二、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试题把说这句名言的“英国作家戈尔丁”错成了“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知悉这一情况后,迅即召开高考情况通报会,承认了这一差错,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威廉·戈尔丁是英国的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三、“王立军叛逃”案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有媒体在报道中说:“王立军被判府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是一种客观事实;“服法”指犯人眼从判决,是一种主观态度。
四、“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在“棱镜门”事件报道中,“泄密”是一个高频用词,但多家媒体把“泄密”误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强调内容隐蔽,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密”强调隐蔽内容,主观上不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二者不宜搞混。
五、“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2013年陕西南部秦岭等地,曾发生严重的胡蜂蜇人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有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蜇人”的“蜇”误写为“蛰”。“蜇”和“蛰”字形相近,但音、义皆不同。“蜇”读zhe时,指蜂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蛰”读zhe,是蛰伏的意思。
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文化新闻报道中常出现“文职将军”一词,比如在提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时,不少媒体就常用到这个称谓。在我国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将官相应的工资标准、生活待遇,但并没有授予相应的军衔。在我军法规条例中,并无“文职将军”这一名称。2013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或者文职将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