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湾》是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农村党政团社组织领导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全力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既有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演变的过程,也有个别落后党员、落后干部、落后群众思想转变、走向进步的过程。《三里湾》,形象地描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运行,体现了强大的组织力。其中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方法途径、公道正派和科学高效以及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谋划工作的决策思考,都值得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借鉴。
《三里湾》是赵树理塑造人物形象较多、叙事线条交织的一部小说。人物较多,且各有个性,非常生动,特征明显。在叙述方式上,采取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多场景多空间进行展示。在语言表达上,一如既往地用纯粹的农民语言,“土”而有味,看似很“白”细品则有味。作品对生产劳动的描写如打铁、扬场,如发明劳动工具,治沙、种菜、收秋、磨面,真实鲜活,现在作家远离了农村生活,恐怕再也无人能把劳动场面写得这么传神了。
小俊和玉生初结了婚的时候,也不闹什么气,后来的事情果然坏在天成老婆身上。天成老婆外号“能不够”,跟本村“糊涂涂”老婆是姊妹,都是临河镇一个祖传牙行家的姑娘。当她初嫁到袁天成家的时候,因为袁天成家是个下降的中农户,她便对袁家全家的人都看不起,成天闹气,村里人对她的评论是“骂死公公缠死婆,拉着丈夫跳大河”。到小俊初结了婚的时候,她把她做媳妇的经验总结成一套理论讲给小俊。她说:“对家里人要尖,对外边人要圆——在家里半点亏也不要吃,总得叫家里大小人觉着你不是好说话的;对外边人说话要圆滑一点,叫人人觉得你是个好心肠的人。”她说:“对男人要先折磨得他哭笑不得,以后他才能好好听你的话。”从前那些爱使刁的女人们常用的“一哭二饿三上吊”的办法她不完全赞成。她告小俊说:“千万不要提上吊——上吊有时候能耽搁了自己的性命;哭的时候也不要真哭——最好是在夜里吹了灯以后装着哭;要是过年过节存了一些干粮的话,也可以装成生气的样子隔几天不吃饭。”这两个办法她都用过,要不天成老汉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听她的话。
以上还只是她一些原则的指示,后来的指示就更具体了:她嫌玉生家里人口多,小俊不能当家,便和小俊说:“你犯不上伺候他们那一大群,应该跟玉生两个人分出来过个小日月;不过你不要提分家,只搅得他们一会也不得自在,他们就会把你们两口子分出来;等分出来了你们一方面过着自己的清净日子,一方面还可以向别人说是他们容不得人把你们分出来的。”小俊照着她的指示和金生媳妇闹了几回气,金生媳妇果然想和她分家,可是金生不愿意。金生悄悄和媳妇说:“你让着她一点!不要叫别人笑话咱们连个兄弟媳妇都容不下!”金生媳妇听了金生的话,遇着她寻气的时候不搭她的碴,她找不到一点缝儿,只得和她妈另外研究办法。她妈后来又想了个办法,叫她回去挑拨玉生和他大哥提出分家,她便回去跟玉生说:“我伺候不了你们这一大家!你跟大哥说说咱们分出来过!”玉生说:“我们这一大家,除了小孩们都是参加生产的!说不上是谁来伺候谁!”“生产的东西又不是给了我,轮着我做饭可是得做一大锅!”“生产的东西没有给你,难道你吃的穿的都是天上飞来的?”“我也不愿意沾他们的光!”“你愿意分,光把你分出去,我是不愿意分出去过的!”“要你这男人就是叫把自己的媳妇分出去哩?那还不如分个彻底——干脆离了婚算拉倒!”“你讲不讲理,这是你自己要分呀,还是我要把你分出去哩?”“要分就是叫把我一个人分出去吗?”“自然是谁愿意分把谁分出去!我不愿分!我觉着这么着过就很好!”“我跟大嫂合不来!”“我觉着大嫂是个好人,毛病都出在你身上!”“大嫂好你就跟大嫂过好了,为什么还要跟我结婚?”“放屁!”“你为什么骂人?”“你前边那话是怎么说的?再说一遍我听听?”“用不着说别的!干脆两条路:要不就分家,要不就离婚!”“离就离!分家我不干!”玉生要离婚,金生问明了情由说:“不用离!分开就分开过吧!分开有什么坏处呢?要说怕影响不好,因为分不了家就离了婚,影响不更坏吗?”这才把他们分出去。这还是最近几天的事。
从旗杆院说起 / 1
一 放假 / 3
二 万宝全 / 7
三 奇怪的笔记 / 10
四 “这日子不能过了” / 15
五 拆不拆 / 21
六 马家院 / 24
七 惹不起遇一阵风 / 30
八 治病竞赛 / 34
九 换将 / 41
十 不能只动一个人 / 45
十一 范登高的秘密 / 48
十二 船头起 / 52
十三 老五园 / 57
十四 黄沙沟口 / 60
十五 站得高、看得遍 / 63
十六 菊英的苦处 / 67
十七 三个场上 / 71
十八 有没有面 / 77
十九 出题目 / 84
二十 小组里的大组员 / 90
二十一 非他不行 / 96
二十二 汇报前后 / 100
二十三 还得参加支部会 / 106
二十四 奇遇 / 111
二十五 三张画 / 117
二十六 忌生人 / 122
二十七 决心 / 126
二十八 有翼革命 / 131
二十九 天成革命 / 138
三十 变糊涂为光荣 / 145
三十一 还是分开好 / 151
三十二 接线 / 154
三十三 回驴 / 158
三十四 国庆前夕 / 162
《三里湾》写作前后 /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