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军长征《回民地区守则》研究论文集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21925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红军长征〈回民地区守则〉研究论文集》是一部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途经少数民族形成的第一个文字性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论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考证,钩沉史海,不仅注重史料的整理和历史的叙述,而且在此基础上注重分析,并结合对中国革命史全局的考察,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独特见解。书稿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相关专家审读后,一致认为书稿从不同视角对党在红军长征途中提出的《回民地区守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所收论文基本观点正确,主要史实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红军在陇南革命实践的历史地位,完整认识红军长征史和党的民族工作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欢迎各界关注、收藏。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马超,回族,甘肃宕昌人。曾任陇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现任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曾获“全国民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主编了《同心筑梦》《陇南市卧尔兹演讲集》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红军长征〈回民地区守则〉研究论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20多位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论文,主要论证了《回民地区守则》颁发的重大历史背景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将这个问题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相当的深度。编著者强调这是红军长征途径六个少数民族地区以来,形成的*个文字性的民族宗教政策,也是早期我党民族宗教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红军在陇南革命实践的历史地位,完整认识红军长征史和党的民族工作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回民地区守则》的启示

曹建民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宗教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观念,集中表现为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以求消除灾祸,得到永久的幸福。当今世界,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因此,宗教更多表现为以信仰宗教的人为主体的一个庞大群体,从而构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宗教问题历来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之一。由于宗教问题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涉及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及其深厚感情,因而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一旦发生激烈冲突解决起来十分困难。当今世界,由宗教问题引发的冲突乃至局部战争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一些多民族国家因分裂势力增大或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国家分裂解体,霸权主义也极力利用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全局和稳定的大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

笔者最近参观了坐落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9月红军攻克腊子口之后,红一方面军考虑到部队即将进入回民区,十分注意对红军指战员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及时向各部队制定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这是红军长征途经六个少数民族地区以来,红一方面军形成的第一个文字性的民族宗教政策。《守则》规定:“一、进入回民区域应先派代表同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得到回民同意后,才准进入回民村庄宿营,否则应露宿。二、保护回民信教自由,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三、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在回民地区不吃猪肉、猪油。四、宣传红军民族平等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民。”这简单的四条严明纪律结合了回民地区的实际,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具体化,红军将士认真贯彻,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穆斯林的民心,为红军长征在回族地区的胜利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成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民族平等主张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源头之一。在之后的1936年5月24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25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由毛泽东署名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宣言》。这两个文件从军队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对民族宗教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成为红军在回民地区开展工作的纲领和指针。宣言指出:“根据民族自决权的原则,主张回民自己的事情,完全由回民自己解决;根据信仰自由的原则,保证回民信仰的绝对自由;建立回民自己的政府,帮助和发展回民武装,建立回民抗日军,使之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取消军阀、官僚、民团的一切苛捐杂税,改善回民生活;保护回文,发展回民文化教育,提高回民政治文化水平;回汉两大民族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联合同情与支持中国民族解放的民族和国家,共同抗日。”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并无关于回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到红军长征即将进入回民地区,我们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形势的发展,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完善,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历史的实践证明,这些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使大量的回民参加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西征时已发展为回民独立师,建立了第一个回民自治县。

美国学者亨廷顿因提出“文明的冲突”观点而闻名世界,他把世界主要文明划分为西方(包括美国和欧洲),拉美、伊斯兰、非洲、东正教(以俄罗斯为主)、印度、日本和“大中华”(包括中国、朝鲜和越南)。他认为,在以后冷战时代,暴力冲突不再因为不同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而引起摩擦,而是世界主要文明之间的文化和宗教差异导致冲突。2001年3月12日信仰伊斯兰的塔利班政权,认为正统纯洁的伊斯兰信仰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因此用炸药将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这座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世界上第三高大佛催毁。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文明的冲突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辩论,有人据此认为共产党搞的社会主义和穆斯林、藏传佛教也属于文明的冲突,“3·14”事件和“7·5”事件就是例证。但是,我们从《回民地区守则》得到的启示就是: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各地的实际,不断完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就完全可以克服文明的冲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取消宗教信仰自由,而是宗教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

不同文明、宗教之间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既有引发冲突的因素,也有促进和谐的因素。同一性使之有共同存在的基础,差异性不能相容时就会发生冲突。宗教之间有的阶段冲突占主导,有的阶段同一占主导。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宗教的形成发展,各宗教之间复杂的关系对人类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宗教存在,就有宗教问题。宗教问题既涉及宗教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涉及某种宗教内部,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以及宗教与民族、社会生活各方面引发的社会矛盾。宗教的冲突终究是为了争夺利益和教民。宗教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宗教问题的产生、发展、范围受所处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各宗教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宗教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共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伊斯兰教等也要尊重其他文化,即使某些文化的礼节与伊斯兰教法有所冲突,也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立场。这就涉及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宗教,如何对其定性、定位,界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制定科学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当今现实迫切需要正确回答宗教是虚幻的太阳、精神鸦片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宗教问题应该看成是信仰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群众的信仰选择应该是公民权利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宗教信仰者的宗教活动应该是文化问题还是公共安全问题?宗教内外的各种矛盾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社会中共有的普遍问题还是中国才有的特殊问题?宗教问题的性质主要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宗教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内因还是外因?是社会、经济、文化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如何处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双重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在中国是个别地区、个别人的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性的群众问题,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系统回答了上述问题。共产党作为“不信神”的执政党正确看待宗教,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基于对宗教“三性”的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我们如何既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又防止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宗教狂热。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对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明确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是“血肉联系”,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有热爱祖国、慈悲济世、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宗教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各级干部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科学认识宗教和处理宗教问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反对暴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也反对将其与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宗教挂钩。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提高各级干部处理宗教问题的执政能力,努力建设宗教文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90年我们党的宗教政策,《回民地区守则》的实施有成功也有教训,有不变也有变化。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共产党的地位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在革命党时,没有民主争取民主,需要团结群众,需要做出牺牲,得到群众的拥护,入党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纪律。革命成功后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后,就可能变得不民主,入党的动机可能就是为了当官执政,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就可能变为密切联系上层领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作风表面化,长期积累,这将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在宗教工作方面的危险因素。因此,重温红军时期的《回民地区守则》,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应以红军将士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模范言行为榜样,认真总结和继承红军长征时期宗教工作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将其完善和具体化,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丰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积极开展宗教工作,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不断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关系,增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和谐。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展开
目录

《回民地区守则》的启示 曹建民/1

略论我党最早的民族宗教政策《回民地区守则》 马 超/6

长征时期红军的回族政策 胡云生/10

长征中的民族宗教工作 王志平/19

长征中红军尊重回族清真饮食习俗的政策及其实施 周瑞海/32

红军在哈达铺军民同乐 赵新平/39

红军长征中的民族政策 吴学良/44

红军在哈达铺首次颁布《回民地区守则》 马  超/47

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马贤伦/51

永恒的纪念——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 黄道炫/66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及其伟大实践 周瑞海/75

长征胜利 我党坚持民族团结政策 马红梅/85

论红军长征中民族政策的运用与发展 李 蓉/93

长征时期我党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 梅 宏/104

红军长征为什么能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 黄耕辉/113

红军长征对我国西部发展的影响 温贤美/120

论红军西征在宁夏回民聚居区开展民族统战

 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深远影响 郭全忠/130

浅议红军长征中的宗教政策 张巧利/144

浅谈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及现实启示 朱波强 乔 健/151

论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莫曲波/164

1936~1945年党在三边地区的民族宗教工作 张树林/169

陕甘宁边区时期党对回族民族宗教政策回顾 李健彪/183

红一方面军在哈达铺述略 杨田金/188

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郑子文/195

红军长征时期在陇南的民族政策及启示 马勤学/200

红军长征途经甘肃时留存的文物 周银霞 李永平/208

长征时期红军在四川建立的回族政权及其影响 苏 杰/219

编者的话/2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