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医学社会史九讲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7799
  • 作      者:
    张玲,司丽静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与常见的医学科学史专注于医学技术发展史不同,本书讲述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医学社会史,定位于从社会史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人们医疗活动的考察来认识社会样态及其变迁的历史学读物。本书以医学社会史学界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近代中国医疗社会史较完整的勾勒,来深化中国近代史、医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教学是本书的目标。中国近代医学社会史是完整中国近代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医学社会史九讲》对深化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增益了维度和深度,有益于读者完整的理解中国近代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玲,重庆万州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先后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开始在川北医学院工作至今。曾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四川省政府、南充市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及所在学校课题十余项。在《抗日战争研究》、《西南大学学报》、《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医疗社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国家卫生体制的演进、疫灾防控与社会发展、西医传入与中外文化交流、中西医关系与社会变迁、医护群体的生存样态、医学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抗日战争与中国医学发展、近代中国医患关系、公共卫生与中国城市近代化九大主题展开,能丰富读者对近代医学发展之社会背景的认识,了解国史、国情,提升人文素养,开阔知识视野。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播和“西医”概念的逐步成型,中国传统医学被逐渐归纳为“中医”。1832年,传教士医生郭雷枢在一份报告中使用了“中医生”的概念。1839年,英、美教会分别在上海开设“中国医院”。1855年美国传教士在武昌、衡阳开设了“中国药房”。1858年陆以括的《冷庐医话》中评述合信的《西医略论》时使用了“西国医士”“中国医人”的概念。此后,常用的有“中国医学,,“国医”“华医”等称谓,到19世纪末,“中医,,逐渐成为与“西医”相对应的概念。②正是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使近代中国医学领域逐渐呈现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
(一)西学东渐与西医东渐
所谓“西学东渐”,是指从明代晚期以来,西方学术不断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在17世纪前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罗雅各、南怀仁等人相继来华,当时这些传教士为了方便在中国传教,积极践行“自我儒化”的路线,同时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兴趣,他们将很多天文、历法、地理及数学之类的西方知识带到了中国,如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及其与李之藻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汤若望的《历法西传》、南怀仁的《欧洲天文学》等。这些知识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彼时西方尚未开始科技革命,同时传教士本身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相当有限,再加之清乾隆时期开始实施的闭关禁教政策,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成果相当有限。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西学东渐的风潮再次兴起,而不同于其早期的传播,这次西学传播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来的,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皆远胜以往。在西方列强一次次的军事侵略中,他们的实力展露无遗,西学传播也不断地深化,中国人对于西学的认识从最初的“奇技淫巧”到“中体西用”再到几近于全面的学习与认可。西学的形象也从最初的“夷学”渐次转变为“新学”,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则成为“旧学”,被戴上了愚昧、落后、迷信的帽子。近代西方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医学、农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众多学科体系开始在中国立足并不断发展。①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历史变局,近代早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一大批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译作也不断问世,目录学家姚明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中说:“自曾国藩创办制造局,以译西书为第一义。数年之间,成者百种。而京师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于中国者,先后译录,迄光绪二十二年,可读之书,约三百种。”②西学所带来的冲击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碰撞、交融,使整个社会旱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面貌。
P1-3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近代中国中西医关系素描
一 西医东渐背景下的中国医学
二 中医存废之争
三 中西医学的共存与发展
第二讲 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的变迁
一 晚清卫生行政机构
二 北洋时期卫生行政机构
三 国民政府时期卫生行政机构
第三讲 近代中国的教会医学事业
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西医传人
二 教会医学活动的拓展
三 教会医学事业的消退
四 教会医学事业对中国公共卫生近代化的影响
第四讲 近代中国疫病防控的演变
一 近代疫病防控的历史背景
二 近代防疫事业的开端
三 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其防治
四 民国时期的防疫治疫
第五讲 近代中国西医教育
一 晚清时期的西医教育
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西医教育
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医教育
四 近代西医教育的启示
第六讲 近代中国西医群体
一 近代西医群体的特点
二 近代西医执业资格管理
三 近代西医群体的执业方式
四 西医群体医学救国的理想与实践
第七讲 公共卫生与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
一 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之缘起
二 城市垃圾的清运和处理
三 粪秽与城市公共卫生
四 城市饮食卫生
五 城市供水
第八讲 近代中国医患关系概览
一 传统医患关系历史变迁
二 近代西医对中国传统医患关系的改造与适应
三 近代中国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第九讲 抗战时期的中国公共卫生事业
一 抗战时期的卫生事业管理
二 疫病防控与卫生改善
三 战时卫生服务中的红会与教会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