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医二十年感悟:脾胃论与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探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65638
  • 作      者:
    成海生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成海生,男,1973-,本科学位,中医外科主任医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工作,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生殖方面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对脾胃论比较赞同,认为中药是通过胃肠起作用的,胃肠激素是个引子。《从医二十年感悟:脾胃论与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探究》上篇叙述了脾胃论和胃肠激素的关系;下篇从中药通过胃肠影响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和炎性,免疫因子等方面阐述部分中医概念,对中西医融合做些抛砖引玉的尝试。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医二十年感悟:脾胃论与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探究》:
  1.肺和三焦、脏腑的生理关系
  肺、心在三焦学说中属上焦。三焦气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上焦如雾、中焦如沤和下焦如渎。上焦如雾体现为心肺功能,即水谷精微经脾气升达至上焦后,通过肺主宣发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再由肺之肃降作用,将自然之清气与水谷之精微相合化生,产生宗气,宗气又能推动肺之呼吸及心血运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中焦如沤体现为脾胃功能,水谷经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后,其中的精微经脾气散精转输至上焦,而糟粕则随胃气降浊作用降至下焦,营卫气血为中焦水谷精微所化生,周流不息。下焦如渎主要体现为肾与膀胱功能,至下焦的糟粕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和大肠主津作用,分别经前后二阴排出体内,同时肾又主气化,司膀胱开合,膀胱开合有度,则浊液得以顺利排出。
  如果说《内经》描述更多的是症状和早期解剖的大致对应关系,六经辨证描述更多的是系统疾病、各系统之间、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之间的关系,三焦学说更接近现代的实质器官之间的联系,包括肺部感染,哮喘导致心衰、肾衰,胰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肾衰,肝硬化,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导致肝性脑病等,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营养不良等,急性传染病导致的脑病、肾衰、出血等。中医将其描述为三焦气机不利,诸气运行失常,不能行津液,水液代谢失常,上波及心、肺所属的上焦,下可以波及肝肾所属的下焦,或邪热久稽,耗损肾阴,导致虚风内动,邪陷心包,即发生脑病、精神障碍、循环衰竭。
  中焦湿热,上焦、中焦不畅,会导致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腹胀腹痛气促憋闷等。这是因为邪实,肺气不降,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使用大黄、芒硝泻大肠热,佐生地黄、赤芍、麦冬,石膏、杏仁宣肺气之痹,方以苦通为主,甘寒为辅,滋阴不碍邪,苦寒清热不伤阴,虽无淡渗之品,仍有利小便之功,意在“甘得苦则不呆滞,苦得甘则不刚燥”。这和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胰腺炎,抗感染同时维护电解质平衡的原则相符。使用邪热通腑时,不宜加用淡渗利湿药物,容易伤及阴液。药理学证实呋塞米会损伤胰岛B细胞功能,使原有的糖尿病、胰腺炎加重,应用托拉塞米后会有口干、鼻腔黏膜干燥。这体现了中西医的异曲同工之处。
  中焦湿热,三焦不畅,会导致如肠梗阻、肺心病,腹胀、喘满、尿少。这是因为邪实正虚,吴鞠通使用新加黄龙汤,滋阴清热降气。
  上焦不畅,三焦不畅,会导致如慢阻肺(COPD)、哮喘加重、排尿困难。肺部气化功能失常,必致气机郁滞水道,下焦阻遏,不通而出现排尿障碍和少尿症状。叶天士治上焦湿,重视宣肺化湿,则上下宣通。正如叶氏所云“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理”。可采用“提壶揭盖,欲降先升”的方法治疗尿潴留,衍生出治疗便秘、肠梗阻、闭经等。上焦有热,常用药物有麻黄、紫苏叶、防风、桔梗、杏仁、前胡、木香、紫菀等,大多医家用苏叶、杏仁、桔梗之类开提肺气,升清阳而降浊阴。
  2.慢阻肺(COPD)、哮喘、肺气肿胃肠内分泌激素紊乱的性质和特点
  肺与肠道都是内分泌器官,均可合成VIP、CGRP、SP等表面活性物质,调节肺肠的功能活动。VIP除分布在胃肠黏膜外,还分布在气管、支气管平滑肌,肺组织黏膜下腺以及血管壁内,可以抑制胃泌素分泌胃酸,促进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和水分,对神经纤维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甚至通气过度,扩张血管,具有调节黏液分泌的功能,是已知最强的内源性支气管舒张剂之一。CGRP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在胃肠道的CGRP大部分存在于肠内神经节细胞和支配胃肠道的神经纤维中,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CGRP同时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气管、支气管、血管平滑肌、神经节内以及气管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强而持久的收缩支气管,也是强大的内源性扩血管肽。
  (1)COPD初期缺氧导致T3下降,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甲状腺功能减退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TT3、TT4降低,尤其是TT3降低。缺氧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使机体处于较低的代谢水平,能够减少机体代谢消耗。急性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兴奋,ALD上升,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全身血管收缩,使代谢减少,同时激素升高抑制炎症,随疾病发展,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负反馈,皮质醇合成释放下降。
  ……
展开
目录
者论
上篇 纲领
第一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生理
第二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心功能衰竭
第四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第五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精神疾病
第六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糖尿病

下篇 杂论
第一章 伤寒六经
第二章 阴虚
第三章 高血压
第四章 性激素与男科疾病
第五章 泌尿系结石
第六章 骨相关疾病
第七章 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八章 痰与受体
第九章 湿
第十章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
第十一章 温病
第十二章 血小板减少与黄芪益气
第十三章 胃肠内分泌激素与胃肠外科疾病
第十四章 证和综合征的联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