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
0.00     定价 ¥ 79.9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083602
  • 作      者:
    [加]戴维·珀金斯(David,N.,Perkins)
  • 译      者:
    黄珏苹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l 哈佛教育大师、“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戴维·珀金斯继《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后又一畅销之作!

l 对学习者来说,本书提出一套理想的学习路径。应对新知,快速上手;应用已知,灵活迁移;面对未知,迅速入门,有效突破。

l 对教育者来说,本书给你一套教学方法,确保让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应对核心目标上,避免大量无效的复习、练习。

l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戴维.珀金斯(David N. Perkins)

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知名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

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和人工智能博士,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及顾问。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创始人之一,与霍华德·加德纳一起,作为“零点项目”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超过25年。

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研发和讲授过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著有畅销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中,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戴维·珀金斯提出了一套理想的学习路径——全局学习法。利用全局学习法的7条原则,你可以应对新知,快速上手;应用已知,灵活迁移;面对未知,迅速入门,有效突破,更适合解决复杂问题。他以学打棒球为比喻,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实例,提出了学习中两种常见问题:要素病(即低效学习)和理解病(即无效学习)。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习“全局游戏”,而非某学科的若干孤立要素,则任何年级、任何科目的教学都可以做得更有成效。

全局学习法是综合了学习、教育领域前沿研究的一套学习理论,运用7大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对学习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套学习思路、框架,比其他学习方法更容易上手,让你在走出学校之后,还能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应对复杂问题,以及生活和工作中各种未知的伏击。对教育者来说,本书给你一套教学方法,确保让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应对核心目标上,避免大量无效的复习、练习。


展开
精彩书评

戴维·珀金斯是教育创新界的大师,他创立的哈佛大学“零点项目”是全球教育创新工作者的风向标。在本书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描绘了全局学习,涵盖了创新教育理念的方方面面,是新时代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宝藏必读书”。它会帮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发现“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教育可以如此有趣!

 

邢天骄

蔚来教育创始人兼CEO

 

过去几年,我在做项目式学习培训时,经常问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学生在十年后,只能记住一个有关你所教学科的内容,你希望会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我发现,教育者会更关注“如何更好地教”,而容易忽视“什么值得教”。戴维·珀金斯的这本书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他的深刻洞察,非常值得一读。

 

周华杰

三有PBL学院创始人

 

思维导图、知识树对很多朋友来说不是新概念,但很少有人听说过全局学习。全局学习是一种系统思维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决复杂的问题。戴维·珀金斯从自己打棒球的故事说起,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教育和学习中运用全局学习。  

  吴越

新学说创始人兼CEO

 

戴维·珀金斯是我们这个时代zui伟大的老师之一。在这本充满洞察力的书中,你可以了解他如何实现他的教育目标,以及你应该如何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零点计划”成立60年来,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研究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议题,是全球教育者们研究的目标。戴维·珀金斯作为项目创始人之一,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汇成这本书,帮助学习者运用7大原则来了解学习,发现学习的目的,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外滩教育


展开
精彩书摘

几年前,我曾花了一天的时间跟大学老师们交流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性学习这一问题。交流很顺利,老师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谈。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休息时的一次闲聊。当时,一位物理学教授皱着眉头走过来对我说:“我的学生就是不理解教给他们的东西。”我问:“怎么回事?”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他说,“我教的是基础物理学,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学生有很多地方就是搞不明白。例如,我们学习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是标准的教学内容,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座100 米高的塔,塔顶上放着一个重达10 千克的物体,有人把它碰了下去。请问,这个物体经过多长时间会落地?’”

我知道这样的问题很常见,解决它们有标准的公式。如果你知道公式,你甚至不用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直接把数字代入公式就行了。标明物体的质量是故意设置的干扰项。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无关。“好吧,”我说,“我懂你的意思,然后呢?”

这位教授继续说:“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有一个100 米的深洞,洞口放了一个10 千克的物体,有人把它推进了洞里。请问,该物体经过多长时间会落到洞底?’信不信由你,有几个学生不会做这道题。不仅如此,考试后还有一个学生跑来向我抱怨。她说,‘教授,我认为这道题出得不公平。整个学期里我们根本没有讲过关于洞的问题。’”

我给这位教授提了一些如何避免掉入这类陷阱的建议。同时,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在这位教授的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学生不能进行如此明显的举一反三?不过这段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还是塔和洞的问题,在那以后我经常跟人津津有味地讲起这个故事。后来,我在一个比较大型的演讲中再次讲到了这个故事,散场时,有两个人走过来对我说:“这个故事是你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特意编造出来的,对吗?”不,那并不是我编的,而是确确实实的真事。

塔和洞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向我们表明:即使两者的关系已经十分明显,学生依然有可能不会进行迁移。“迁移”这一概念来自学习理论,它的要义很简单:人们把他们在一种情境中学会的东西,放到另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和运用。例如,学生学过塔的问题后,理想的情况是他们也能够解决洞的问题;你学会了开轿车,后来搬家时,你租了一辆小型卡车,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开得很好;我们学会阅读后,无论看报纸,还是看所得税申报表,都会运用它们;你学习了法国大革命或美国内战,在看报纸或听新闻广播时,你会将它们和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情况进行比较;老年人听说感冒和流感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他们就把这种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在一年中的流感高发期里,人们握手时会变得谨慎,洗手时会更仔细。

换言之,迁移就是“换个地方玩”的问题,即我们学会的游戏,以及游戏的零碎部分,不仅能在最初的情境中运用,也同样能够在其他情境运用。

换个地方玩听起来似乎容易,实际却不然。还记得前文里我们讲过的波士顿红袜队的例子吧。不同棒球场的差别很大,当红袜队在其他地方打比赛时,他们会遇到布局非常不同的体育馆,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而且那里的观众往往会不太友好。换个地方玩的重要性在不同体育运动和游戏中差异非常大,你可以将高度标准化的室内运动乒乓球跟每座山都不一样的登山运动比较一下。

本着相同的精神,有关学习迁移的研究警告我们,对有些主题来说,换个地方玩是很严重的问题。有时候,学生没有表现出我们希望看到的学习迁移,即表示教育的任务没有达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迁移,建立丰富且可扩展的技能库”是全局学习的第4 条原则。


展开
目录

引言  如何为未来而学——全局学习 /001

第1章  玩全局游戏,建立门槛体验 /023

什么是全局游戏 /026

好的全局游戏有哪几种 /030

从初级版游戏开始 /035

有针对性的全局游戏更有价值 /041

保持游戏运转至关重要 /043

为理解而游戏 /046

 

第2章  要学就学有意义的 /053

学习值得学的内容 /057

挑选值得学的内容 /059

利用开头吸引学习兴趣 /063

利用理解增强学习动力 /065

利用期望建立学习自信 /068

利用选择激发学习热情 /072

设计最佳挑战和充满想象力的认知工具 /076

 

第3章  解析难点,再刻意练习 /083

对难点的关注常常不够或者不对 /085

欣然接受难点部分 /088

通过普遍困扰预见难点 /094

建立一种难点理论 /105

从练习到练习曲 /109

 

第4章  学习迁移,建立丰富且可扩展的技能库 /113

什么是学习迁移 /116

大部分的学习迁移都失败了 /120

成功的学习迁移可以通过引导实现 /124

如何引导迁移 /129

输入型迁移 /132

充分利用迁移 /134

 

第5章  掌握隐藏游戏,跨入新的门槛 /139

隐藏的策略游戏 /143

隐藏的因果关系游戏 /147

隐藏的探究游戏 /153

隐藏的权力游戏 /161

游戏是如何隐藏的 /164

 

第6章  结伴学习,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177

学习的社会观 /181

结对解决问题 /184

工作室学习 /187

实践社区 /190

跨年龄辅导教学 /195

极端式的小组学习 /198

 

第7章  学会学习,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 /203

驾驶员学习文化 /206

乘客学习文化 /208

做自主型驾驶员 /211

如何教育自主型驾驶员 /216

学会学习是为了持续学习 /221

 

后 记 学习的未来 /225

致 谢 /239

注释及参考文献 /24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