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眼睛的仓颉只是一个传说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他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仓颉发明的这个“秘密武器”竟然感动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创举呀!
据说仓颉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他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何方人氏呢?有说为今河南南乐人,也有说是陕西白水人。是神是人还没有弄明白呢,有谁见过四只眼睛的“人”?考察祖籍是不是有些无厘头了?
最早提及仓颉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就是那篇流芳百世的名作《劝学篇》的作者。到了汉代,人们更加崇拜仓颉,于是又给他添了两只眼睛,开始神化。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普罗民众对于文字的敬畏。黄帝时代没有文字,只有结绳记事,一条绳子上打了大大小小的绳结作为重大事件的记录。时间久了绳结越来越多,记忆也越来越迷糊,难以应付更多的记载需求。黄帝就命仓颉去造字。
仓颉领受了任务,每日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一天,他看见从天上飞着的凤凰嘴里掉下一件东西,捡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自己不认得的蹄印。于是仓颉去询问猎人,得知这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很受启发,于是他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我们知道,各民族的文字大都是以象形文字开始而后分道扬镳的。
甲骨文之所以让我们如此自豪,起码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说。其一,以甲骨文为基因的汉字由于历代统治者的维护、使用,其一脉相承的精神价值,就在于它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大一统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其二,汉字以表意为主的存在方式,适应了中国的地域广袤,适应了各地的语音微殊,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汉字: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故事,一字一智慧,一字一艺术!
作为联合国五种法定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字信息量最大,工作文本篇幅最为精短而最显严密。由于一批科学家的努力,汉字顺利地通过了电脑录入关,如此年长的甲骨文字的后裔直通互联网,跨入了世界的同步发展之中。有人惊呼不少年轻人忘记了汉字书写,福兮,祸兮?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杞人忧天要不得。不记得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痛心疾首于“礼崩乐坏”,今天呢?夫子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我们愿意相信有那位仓颉先生的功劳,更有殷商“贞人”的创造。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发展到甲骨文字的成熟阶段,至少需要一千五百年以上的进化历史。在没有发现甲骨文字之前,人们出于对文字的敬畏,创造出一个“文圣人”来祭祀仓颉,当然很美好。感谢甲骨文,感谢殷商贞人,也感谢传说中的仓颉,不管他有几只眼睛。
◎甲骨文:你都记载了什么
1899年秋天王懿荣发现了龟甲兽骨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甲骨文。甲骨文字,是早于篆籀、早于青铜铭文的古文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文字的产生,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处于荒蛮时代。那时候,聚落中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人们要记住什么事情,一是靠口口相传;二是在绳子上打结,即所谓的“结绳记事”。直到现在,世界上有些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在使用这种方法。
上面我们提到了仓颉造字,其实,仓颉这个人并不存在。世上的字是普通的百姓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不过把它们集中在仓颉一个人身上而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发现过一些上古时期人类在岩石上刻画的符号或图画。在出土的七八千年前的陶罐上,也常见一些图案或者似字非字的刻画。人类发明文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由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
要说甲骨文,先得说说人类初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当时,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十分有限。打个比方说,他们的智力就如同当今幼小的孩童一样。看见天上打雷下雨,心中就十分恐惧,以为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神物在控制着。甲骨文里,“雷”字就是“电”周围加上四个圆轱辘。他们想象着:有一架奇大无比的马车,车轱辘在天上来回滚动,于是伴随着闪电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不一会儿,雨就下来了……经历地震洪灾,他们又以为是上天在惩罚自己。于是,他们想象了许多怪异的猛兽,把它们铸造在青铜器上,以之“辟邪”。在与自然搏斗中,他们的伙伴死掉了,他们以为是另一个世界在召唤死者……现在看来,他们是多么的可笑,甚至还会有人指责这些初民“迷信”!不要笑话他们,就像不要笑话我们身边幼稚的孩童一样。直到今天,不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世界我们依然没有弄懂吗?
既然“迷信”,他们凡事都要占卜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