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奇甲骨文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24278
  • 作      者:
    刘志伟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甲骨文神奇在哪儿?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鼻祖,今天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的汉字,就是甲骨文字一脉相承的嫡传。美妙的汉字独树一帜,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故事,一字一智慧,一字一艺术! 本书通过“神奇甲骨与殷商”“殷墟发掘趣闻录”“甲骨书法启蒙课”三大板块内容,阐释了一个完整的甲骨学殷商文明大全宝库。 急不可待了吧,让我们倒拨时针,手握甲骨文这把金钥匙,去开启探秘征程的大门吧!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志伟,公众考古学家,资深媒体人,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艺术化诠释,作品多获国家、省级奖励,涵盖著述、电视剧、乐舞、动漫、剧本、音乐等体裁。受邀参加央视“读书时间”“探索发现”“走遍中国”等栏目。文史随笔《百年话甲骨》参加第37届国际书展并赠送开罗大学图书馆。近年获颁:日本国纪念俳圣松尾芭蕉“我の小路”游记文学大赛铜像奖;崛起新丝路2016文艺创新人物;文明之光2019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已经过去120个年头了。经过历代学人的努力,从筚路蓝缕到盛世显学,殷商甲骨学早已走出专家研究的象牙塔,成为日益提升的国民素质与文化自信的一个标志。本书通过一个个故事,为读者揭开种种有关甲骨文的谜团。例如,“甲骨文字怎样产生的?甲骨文字都记录了什么?听说甲骨文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例车祸?司母戊鼎是咋回事?殷墟发掘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味的故事呢?”本书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受益者、传承者,认识甲骨学殷商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只眼睛的仓颉只是一个传说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他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仓颉发明的这个“秘密武器”竟然感动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创举呀!
据说仓颉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他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何方人氏呢?有说为今河南南乐人,也有说是陕西白水人。是神是人还没有弄明白呢,有谁见过四只眼睛的“人”?考察祖籍是不是有些无厘头了?
最早提及仓颉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就是那篇流芳百世的名作《劝学篇》的作者。到了汉代,人们更加崇拜仓颉,于是又给他添了两只眼睛,开始神化。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普罗民众对于文字的敬畏。黄帝时代没有文字,只有结绳记事,一条绳子上打了大大小小的绳结作为重大事件的记录。时间久了绳结越来越多,记忆也越来越迷糊,难以应付更多的记载需求。黄帝就命仓颉去造字。
仓颉领受了任务,每日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一天,他看见从天上飞着的凤凰嘴里掉下一件东西,捡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自己不认得的蹄印。于是仓颉去询问猎人,得知这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很受启发,于是他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我们知道,各民族的文字大都是以象形文字开始而后分道扬镳的。
甲骨文之所以让我们如此自豪,起码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说。其一,以甲骨文为基因的汉字由于历代统治者的维护、使用,其一脉相承的精神价值,就在于它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大一统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其二,汉字以表意为主的存在方式,适应了中国的地域广袤,适应了各地的语音微殊,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汉字: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故事,一字一智慧,一字一艺术!
作为联合国五种法定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字信息量最大,工作文本篇幅最为精短而最显严密。由于一批科学家的努力,汉字顺利地通过了电脑录入关,如此年长的甲骨文字的后裔直通互联网,跨入了世界的同步发展之中。有人惊呼不少年轻人忘记了汉字书写,福兮,祸兮?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杞人忧天要不得。不记得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痛心疾首于“礼崩乐坏”,今天呢?夫子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我们愿意相信有那位仓颉先生的功劳,更有殷商“贞人”的创造。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发展到甲骨文字的成熟阶段,至少需要一千五百年以上的进化历史。在没有发现甲骨文字之前,人们出于对文字的敬畏,创造出一个“文圣人”来祭祀仓颉,当然很美好。感谢甲骨文,感谢殷商贞人,也感谢传说中的仓颉,不管他有几只眼睛。
◎甲骨文:你都记载了什么
1899年秋天王懿荣发现了龟甲兽骨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甲骨文。甲骨文字,是早于篆籀、早于青铜铭文的古文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文字的产生,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处于荒蛮时代。那时候,聚落中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人们要记住什么事情,一是靠口口相传;二是在绳子上打结,即所谓的“结绳记事”。直到现在,世界上有些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在使用这种方法。
上面我们提到了仓颉造字,其实,仓颉这个人并不存在。世上的字是普通的百姓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不过把它们集中在仓颉一个人身上而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发现过一些上古时期人类在岩石上刻画的符号或图画。在出土的七八千年前的陶罐上,也常见一些图案或者似字非字的刻画。人类发明文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由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
要说甲骨文,先得说说人类初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当时,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十分有限。打个比方说,他们的智力就如同当今幼小的孩童一样。看见天上打雷下雨,心中就十分恐惧,以为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神物在控制着。甲骨文里,“雷”字就是“电”周围加上四个圆轱辘。他们想象着:有一架奇大无比的马车,车轱辘在天上来回滚动,于是伴随着闪电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不一会儿,雨就下来了……经历地震洪灾,他们又以为是上天在惩罚自己。于是,他们想象了许多怪异的猛兽,把它们铸造在青铜器上,以之“辟邪”。在与自然搏斗中,他们的伙伴死掉了,他们以为是另一个世界在召唤死者……现在看来,他们是多么的可笑,甚至还会有人指责这些初民“迷信”!不要笑话他们,就像不要笑话我们身边幼稚的孩童一样。直到今天,不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世界我们依然没有弄懂吗?
既然“迷信”,他们凡事都要占卜一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编 神奇甲骨与殷商
四只眼睛的仓颉只是一个传说
甲骨文:你都记载了什么
甲骨文除了占卜,也有今天所说的文学吗
中国人共同的DNA——十二生肖
聪明的古人早就认识了“虫牙”
世界上第一例惊险车祸全记录
殷纣王喝起啤酒来李白也不是对手
尝尝上古先民肥而不腻的红烧肉
想象不到古人跳舞的憨态
没打鼓也不跳舞,为什么总说很受“鼓舞”
“模”“范”以及周遭没有铜矿的青铜时代
最大的那坑甲骨,以及那位忠于职守的档案管理员
奴隶社会:骇人听闻的杀殉坑
是谁泼了殷纣王帝辛一身脏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宗最大的甲骨文发现
为了《合集》寻真,胡厚宣不怕得罪“老大哥”
互联网:闯进来一位3000多岁的白胡子老爷爷
争论了2000多年,老迁的话靠谱吗
华夏古文化,龙凤是一家
那只美丽的燕子飞走之后
商族人: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星火燎原”与最早的水中之城“大邑商”
殷商国王的座驾,相当于今天的“红旗”轿车
武丁国王真的忍得住三年不说话吗
说说商代人吃什么、穿什么
刻甲骨的那位老爷爷原来是科技部部长
第二编 殷墟发掘趣闻录
甲骨文发现是剃头匠李成的“功劳”吗
京估、东估:古董商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
王懿荣:慧眼识宝的甲骨文之父
这位皇家大学校长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老残游记》的那位作者原来还是甲骨学家
王襄:从晚清举人到甲骨学家
郭沫若:甲骨方家第一“堂”
董作宾:载入史册的第一锹
罗振玉:毁誉参半说学问
王国维:拖着小辫子的国学大师
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李济先生
傅斯年:尽职卅载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永垂史册的殷墟科学发掘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
百岁石璋如先生:一个时代的结束
甲骨学研究里程碑人物——“甲骨四老”
胡厚宣先生说自己是从安阳“出科”的
“商周考古第一人”邹衡先生
堪称文史百科大家的李学勤先生
沉睡3000多年的第一女将军,被郑振香女士给唤醒了
王宇信会长——我的恩师引路人
考古学大家唐际根先生:喜欢折腾的那点儿事儿
不干不净的海外传教士
别装了哈同,你真懂中国甲骨文吗
拨开迷雾:明义士博士不是“坏蛋”
甲骨文的“齐鲁之谜”终于揭开了
日本“哑巴”与神秘大铁箱
国之瑰宝司母戊鼎的前世今生
“司后之争”的口水战
你知道“商业”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吗
甲骨文: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
丝绸之路启于殷商盛于汉唐
千古之谜:殷商人发现了美洲
世界遗产殷墟:来自维尔纽斯的掌声
第三编 甲骨书法启蒙课
洹水东向
山高水长
河南安阳
心在家乡
天命燕雀
降而生商
殷商甲骨
文明之光
武丁中兴
妇好出征
东南西北
礼乐之邦
保卫中土
鼎立天下
四方鼓舞
龙马如虹
日月分明
暮鼓晨磬
麦黍受年
豕马牛羊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