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本雅明的五部经典代表作品《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评弗兰茨·卡夫卡》以及《摄影艺术的简史》,全方位展示本雅明的思想风貌。其中,《单向街》的文本形式独特,作者以其絮语式的文体方式,展现了其不同于其学者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本书中,他将他自己的断想、启发、洞见、哲悟、随感与其个人际遇、情感、生命和灵魂紧贴在一起,呈现出一个以思考为生命的哲人形象。
标准状态
对于英雄来说,已经完成的作品分量要远远轻于那些未完成的工作碎片,这一情愫将贯穿他的一生。因为只有性格暗弱、精神涣散的人,才能在完成一部作品后有其无法比拟的喜悦和快乐,感觉让他的生命有巨大的补偿。对于天才来说,每一次命运的沉重打击,跌落在任何的困境中,都像温柔的睡眠一样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勤奋工作相伴。他未完成的作品呈现了工作室的魅力:“天才就是艰苦的工作。”
(二)
中国商品
一个穿上睡袍的孩子,是很难被人劝服去向刚刚来的客人问好的。人们试着用高贵的礼仪教会他不要太害羞,但都无济于事。而就在几分钟后,他突然一丝不挂地出现在客人们的面前。在此之前, 他只是去洗了个澡。
无论是置身其中还是乘坐飞机从其上飞过,乡间的道路都充满着一种特别的魅力。一个文本的力量也是如此特别,无论你是阅读它还是誊写它一遍。乘坐飞机的人,只看到道路如何在大地中延伸,如何随着地势的高低而伸展。但只有他走在其中,才能切身感受到道路所具有的命令的力量,就像前线一个司令官控制他的士兵那样,把飞行员眼中的平面空间,变成了对远近、视点、光线和全景的召唤。只因如此,抄写文本就这样指挥着抄写者的灵魂,而一个单纯的读者是绝对不会发现文本中的新观点的,他绝不会发现文本如何穿越叙述的丛林找到一条通往内心的新道路。因为纯粹的读者在他如梦般的阅读过程的遐思中,依然不时地跳动着自我的脉搏,而文本的抄写者们却听从它的指挥。因此,中国人所誊抄的书籍,就这样无与伦比地成了文学文化的保证,而那些书籍就像成绩单一样, 是解开中国文化之谜的关键。
(三)
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活的生命力:艺术作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事实上,艺术作品唯有借助于这种独一无二性,才构成了历史的实体。艺术作品的存在过程,就因此而受制于历史。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由于时间变迁使艺术作品在其物理构造方面发生的变化,而且也包含了艺术作品可能所处的不同占有关系的变化。前一种变化的痕迹,只能由化学或物理方式的分析去发掘,而这种分析在复制品中又是无法实现的。至于后一种变化的痕迹则是个传统问题,对其追踪的效果必须以当时当地艺术作品产出的原点为其出发点。
原作的此时此地性,构成了它的本真性。对一件铜器上的绿锈作化学分析,可能有助于确定这种原真性,就像证明了某个中世纪的手抄本源出于一个15世纪的档案馆也许就有助于确定其本真性一样。完全的本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原作在碰到通常被视为赝品的手工复制品时,就获得了它全部的权威性。而碰到合法的技术复制品时就不是这样了。其中的原因犹如下两点。
技术复制比手工复制更独立于原作,乃是一个产品的衍生品。比如,在照相摄影中,技术复制可以突出那些肉眼不能看见但镜头可以捕捉的原作部分,而且镜头可以挑选其拍摄角度;此外, 照相摄影还可以通过放大或慢摄等方法,摄下那些肉眼未能看见的形象。第二,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
序:本雅明的投影仪/1
单向街/01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15
讲故事的人/173
评弗兰茨·卡夫卡/231
摄影艺术的简史/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