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集《莲花落》是以新四军顽强抗日为主线展开的系列中篇小说,共收入五个中篇,每一个中篇讲述一个故事,既可单独成篇,又互有联系,串接成书。如,《渔家傲》讲述的是新四军战士在敌人眼皮底下智运电台的故事;《水龙吟》讲述的是设计铲除鬼子枪手的故事;《莲花落》讲述的是新四军一线指战员巧计除内奸的故事;《踏莎行》讲述的则是智取敌军军事情报的故事;《定风波》讲述的是军民联手给鬼子下套,抢夺珍稀药品医治新四军首长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符合文学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时代要求。
老克是我奶奶田荷花一辈子都未曾忘记的一个人。
老克是我奶奶的远房表哥,早年去了上海谋生。一九四四年春天,也就是鬼子进驻大刘庄的两个月后,老克从上海来到了大刘庄,在我奶奶家——田家豆腐坊待了下来。我奶奶说起老克,好像回忆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她说老克爱干净,戴着眼镜,说话很有礼貌,样子看上去很斯文。
我爷爷对老克是没有好感的。他听我奶奶提起老克,就生气地把黄铜制的水烟壶往桌子上重重一蹾,然后瞪着眼睛责问我奶奶,你又提那个“娘娘腔”干吗?你又提那个“娘娘腔”干吗?
我爷爷说老克“娘娘腔”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克在我奶奶田荷花家帮着磨豆腐,原先田家豆腐坊用的是一头大青骡推磨,那是我奶奶的父亲田大茂花了十块大洋从山东买回来的。小鬼子进庄的前几天,风声已经很紧了,田大茂就把大青骡给放了,他不想让这头在他家艰辛劳作了三年多的大青骡成为日本人的美餐。跟着鬼子兵进庄的“和平军”孙营长不知从哪儿听说我奶奶家曾有一头大青骡,一口咬定田大茂通共,说是把大青骡送给了新四军游击队做脚力,田大茂又花了十块大洋才堵住了孙营长的嘴。
没了大青骡,田家豆腐坊又回到了人工推磨的日子。在老克来之前,我爷爷自告奋勇地帮着推了一段时间的磨,老克来了后我爷爷就下岗了,他为此很生气。为了争这个岗位,我爷爷还要与老克掰手腕比力气,虽然老克看上去很清瘦,力气却很大,我爷爷输多赢少,最终失去了推磨的机会。谁都看得出来,我爷爷到田家豆腐坊推磨,是冲着田荷花去的。于是我爷爷看不惯老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他最看不惯老克的是他的衣着整洁,比如说吧,蹭破的衣服,庄里人都随便找块“零头布”粗针大线地给缝上,哪怕颜色反差很大,包括我爷爷也是这样。老克则不同,他总要找颜色相近的“零头布”,用细密的针线给阴缝上,远远看上去,补丁并不显眼,有时还像挺新潮的服装。我奶奶就很赞赏老克这一点,她还跟老克学过针线活。我爷爷见不得老克像女人般地细心,就给他取了个“娘娘腔”的绰号。
事隔几十年,我奶奶一提起老克我爷爷还是会生气。我奶奶才不会顺着我爷爷,她跟我爷爷针锋相对,我就提了,我就提了,你能把我怎样!要不是老克死了,我还不稀罕嫁给你呢。
我奶奶说了这些话后,我爷爷脸上反而堆起了笑意,他不跟我奶奶争了,一个大活人跟一个死人去争风吃醋,犯得着吗?我爷爷私下里也跟我说过,老克那个“娘娘腔”其实挺勇敢的。当年鬼子的电台被偷走后,苍田中佐根据踏勘现场后判断,干掉哨兵和值班员的至少有三个人,这也是他让我爷爷在麦垄边挖三个坑准备铲三个“大头菜”的缘故。但在鬼子黑黝黝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刺刀面前,苍田中佐怎么恐吓威胁,怎么利诱引导,都没能从村民嘴中问出点什么。大刘庄的人确实不知道什么是电台,他们也没有见过军用电台,被威吓被铲“大头菜”也没办法,要是瞎交代,可电台在哪儿呢?找不到电台,他们只能死得更惨。
苍田看上去失去了耐心,他的脸上笼着乌云,他准备下令大肆杀戮了。这时老克整了整衣衫,他从人群中站出来了。他说,电台是我偷的,与大刘庄的老百姓无关。
有人站出来了,苍田当然是喜出望外的。他逼问,不止你一个,还有其他人呢?
“另两个人是游击队的,他们回队里去了。”
“游击队在哪儿?”
“我不知道,他们没有固定的地点,也许在湖北岸,也许在湖西岸,还有可能是湖东岸。”
“电台呢?”
“被他们带走了。”
“为什么你留了下来?”
“我只是协助偷电台,游击队给我工钱,完事了该干嘛还干嘛。”
老克的回复滴水不漏。可这在狡猾的苍田面前过不了关。苍田阴冷地说:“电台还在大刘庄。”
这回是老克反问苍田了:“为什么要留在大刘庄?”
“游击队里的人不会用电台。”
“留在大刘庄又有什么用?”
“准备偷运到天瓢岛。”
“你聪明过头了,电台就是游击队拿走的。”
“你没有说实话,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约克君。”
“你叫我什么?”
第一章渔家傲/1
第二章莲花落/52
第三章水龙吟/101
第四章踏莎行/150
第五章定风波/199
附录:创作谈二则/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