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压力陡增谋釜底抽薪 姻缘暗结思里应外合
1
隆庆五年的冬季,京城的天空不是被黑云遮蔽,就是弥漫着灰蒙蒙的烟霭,难得见到阳光。人们的心情,不知不觉间也变得阴郁。
这天晚上,张居正把长子敬修叫到书房,拿出家书命其阅看。张敬修战战兢兢读罢,躬身垂首道:“儿不孝,不能替父分忧!”
“你祖父母年已古稀,想住所像样的宅子,也不为过。”张居正沉着脸说,“可为父供尔等兄弟读书、成家,已不堪重负,竟不能为你祖父母一了夙愿,能不愧疚?”他叹息一声,“今日召你来读家书,不为别的,就是盼尔等用心举业,早得功名,亦可一慰年迈人之心。”
敬修点头称是,踌躇片刻道:“父亲,时尚每以襁褓子女缔结婚姻,儿和简修都有女,大者三五岁,小者逾周岁,不妨找一个巨贾之家结亲,也好有……”
“混账话!”张居正打断他,“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堂堂宰辅孙女,安得许于商贾?你少操闲心,带个头儿,乡试得中,为父就阿弥陀佛了!”言毕,无力地摆摆手,命敬修退下。
敬修退去,张居正心绪烦乱,呆坐良久,铺开纸笺欲写封家书,可提笔在半空却久久未落下。
“老爷,福建巡抚何宽的急足求见!”游七禀报道,说着,把拜帖呈于书案。张居正拿起一看,拜帖里夹着一份礼柬,列银五千两,而所谓急足,竟是何宽之子何敞。张居正不觉一惊,忙吩咐传见。
“相爷,大事不好!”何敞一进花厅就跪倒在地,连连叩头道。
张居正不悦道:“何事惊慌?简要报来。”
“相爷,巡按御史杜化中一到福州就追查旧案,把金科、朱珏二将拘押了!”何敞惊恐地说,“小子奉家父之命、二将之托,特乞相爷转圜!”
“此前我让兵部把此案移巡抚勘问,就是要何巡抚把这个案子捂住的,贵为封疆大吏,怎么连这件小事都办不利落,又惹事端!”张居正烦躁地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尔如实道来!”
何敞道:“禀相爷,承蒙相爷转圜,案行巡抚衙门勘问,家父委转运使李廷观听理……”
“转运使?你没有记错?”张居正打断他,问。
“相爷,就是转运使李廷观。”何敞道,“二将使了银子,俱从轻拟。二将以为事结,把家父宠妾父母接到家中维持,有些招摇。杜巡按……”
“糊涂!”张居正听不下去了,恨恨然道,“委按察使可,委兵备道亦可,安得委转运使问理?大明开国二百年,没有听说委转运使问案的!本来,为巡抚问武将之案已是破例,巡抚又委转运使,这不是授人以柄吗?”他把拜帖并礼柬往地上一摔,“拿去!”
“相爷,相爷!”何敞叩头道,“此事……”
“退下吧!会设法转圜的。”张居正说着,怒气冲冲转身进了书房,吩咐游七,“叫曾侍郎来!”
曾省吾并不知悉前因,刚一听到杜化中的名字,便一摆手道:“太岳兄,等等!这杜化中可是河南人,会不会是高相要对太岳兄下手了?” “下手?不至于吧?”张居正蹙眉道,“可如此一来,把柄捏在人家手里,就被动了。”
“这么说,太岳兄这个……嘿嘿。”曾省吾挤眼一笑,“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太岳兄老少几十口,哪像高相老绝户!”
张居正正色道:“我是看戚帅的面子,将才难得,有意保全!”
“那是那是,太岳兄做事,是有原则的。”曾省吾忙道,“只是何宽太糊涂,大抵得了二将的银子,竟然把案子委给转运使,真是耸人听闻,委实说不过去。”
P1-2
展开
来写小说,也擅长以小说笔
法来写历史。
——白烨 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这正是我所期盼的用现
实主义方法和传神之笔写出
的具有高度历史性的小说佳
作。
——马振方 姚雪垠长篇
历史小说奖评委、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
主人公的历史形象和文
学形象在这里契合,成就了
本书历史视角的上乘之品。
——赵世明 明史学者、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郭宝平的叙述具有强大
的说服力。他有实力来做为
历史人物辩诬的工作。
——贺绍俊 评论家
郭宝平仿佛书场的说书
人,引领着读者穿越历史的
迷宫,读者又升发着他的想
象,同他一道拓展历史的疆
域。
——李舫 评论家
我被书中个性鲜明的人
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的叙述技巧、
恢弘壮阔的历史场景、典雅
隽丽的行文风格所吸引和感
染,竟至于全神贯注,欲罢
不能。
——崔振生 《高拱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