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既是古已有之的社会问题,也有更多的出现在21世纪的今天。宗教对上述问题虽各有异议,但大都被视为保守的意见与偏见,譬如反对堕胎、反对安乐死,等等。池田先生作为一名大乘佛教的信仰者,他就认为释尊时代的佛教以“尊重生命”为传统,后来却在日本堕入繁琐的戒律礼仪和迷信中,尊重生命的思潮也随之日见被废弃。到了武士阶级成为社会主角之后,杀戮之心理环环相因,以恶换恶,以暴易暴进入恶性循环的连环套中去,遂演化为近代的军国主义泥沼。他认为:“生命至上”,应以尊重人的愿望,尤其是死者的愿望来考虑,譬如“安乐死”,应当尊重死者生前的遗愿及其遗属的意见。对于器脏的捐赠与移植,也要从维护生命的立场去处理。
池田先生赋予佛教的现代性精神的新内涵就是将“生老病死”的“火宅”四苦转化为“常乐我净”,将追求世界进入和平、非暴力时代作为人类的最崇高目标。而这种转换是要通过“人间革命”——人的人本主义的阐扬来完成的,当每个人的人性、人道得以不断地净化、提升之后,社会整体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将形成巨大的能源,不仅可以除恶扬善,同时也能根除贫穷、落后、不平等等战争之源及暴力的土壤,达至社会和谐,众生幸福,四海升平的大同法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