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化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
江南初为中日合办,资本15万两,后乃归并日人,增资本为40万元。该厂与中华制革厂合计资本在120万以上,推为上海制革业中巨擘。十二年意商设立上海制革厂于白利南路,资本为14万元,其范围虽较日商所办之江南、中华两厂为小,然一般华商工厂尚非其敌。十三年有亚洲制革厂,成立于江湾路。十七年有大南皮革厂,后于民国二十年改组为大中制革公司。十八年又有大华制革厂,后亦经改组,更名大华昌记制革厂。华商工厂之中当以精益为最大,大华次之。以上所述均为新式制革厂,至旧式皮厂、皮坊,在闸北及西门一带甚为发达。据民国十七年上海市社会局调查,此类小规模之旧式皮厂皮坊数在200家以上,新式制革厂则仅得10家。此足证后者并不能取前者而代之。皮坊虽不用新式机械,但制造皮革亦常用外来之化学药品,可视为一种新式手工业。
(2)橡胶业
橡胶业为民国以来之新兴工业,其始起于广东,为华侨创办之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立于民国六年(1917),以制造橡胶鞋为业。至民国九年,上海模范工厂设有橡胶工场,制造儿童玩具及橡胶鞋底等。上海之有橡胶业当以此为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