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机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29113
  • 作      者:
    黄海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股力量共同塑造了现代城市文明。而单向行驶的工业化列车却抛下一座又一座垃圾山,给城市套上了巨大的环境枷锁。如何医治城市周围不断隆起的“大脓包”,让城市肌体恢复健康,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黄海涛,资深环保人士,北京循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企业管理、广告设计、品牌研究工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跨界,拥有诸多文章、诸多设计、诸多发明专利。
  自1995年起,先后对树皮、锯末、稻壳、秸秆、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渗滤污泥、活性污泥、人畜粪便、园林绿化废弃物、工业废弃物产生了浓厚兴趣,遂对这些城市废弃物的产生原因、产生总量、成分构成、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城市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城市新陈代谢综合症”。作者认为,现代城市在经历了蒸汽城市、电气城市、汽车城市、智慧城市阶段之后,必然要经过循环城市阶段,最终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人类的伟大智慧必将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新城市时代”。
展开
内容介绍
  《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机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以北京为例,首次系统分析了现代城市环境危机的主要物质因素:雾霾、生活垃圾、活性污泥、餐厨垃圾、垃圾渗滤液、粪便、园林绿化废弃物等,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评价,指明了其产生根源是城市新陈代谢综合症。人口暴涨、环境承载极限、资源短缺是城市发展的限制条件。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向大自然学习,建立符合自然物质代谢规律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使进入城市的各种能源、物质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并最终还原成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能够利用的水、炭、金属、塑料等物质。作者大胆预言:自然资源再生产业是未来社会的朝阳产业,循环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奠基石。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不仅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种子,还有农业文明长期积淀的土壤,更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护和浇灌,可以说,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个生态文明国度非中国莫属。《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机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中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工程方面的基础。
  ——著名生态文明学者、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
  
  ★城市新陈代谢理论的创立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种全新思路,使马克思所担忧的“新陈代谢断裂”问题有了比较现实的答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夏文斌
  
  ★这本书立论正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文字生动,真是-本很有价值的好书,我完全支持这个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钱易
  
  ★《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机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中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可以将生活垃圾、活性污泥、餐厨垃圾等城市有机代谢废弃物转化成无毒无害的农田营养物质,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消除面源污染,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解决了城市向农田的物质反哺问题,确实值得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 王连铮
  
  ★城市新陈代谢系统的构建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体系生态环境优化,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质量,这将有助于北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党校研究员 连玉明
  
  ★循环城市理论的创立必将引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循环时代,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是-部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创新之作、战略之作。
  ——“垃圾经济学”创始人、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 王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循环城市:北京环境危机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构建》:
  五、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是模仿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过程,对城市物质代谢功能进行的整体设计,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循环经济建设的力度,也推出了不少相关政策,但是循环经济的发展却仍然步履蹒跚。全国各地先后兴建了许多生态工业园,但是一些园内的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导致虽然推广多年,至今成果不彰。还有一些地方将循环经济看成一种时髦,追逐一阵后就偃旗息鼓了。
  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缺乏理论的指导,致使循环经济的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二是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发展循环经济难以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发行为。三是缺乏可操作的手段,因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四是缺乏关键技术的创新,使循环经济只停留在制糖、造纸、金属冶炼和再生资源等少数产业领域。
  为解决当前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以北京为对象,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生活垃圾、活性污泥、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等城市代谢废弃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运用“产业共生理论”设计了城市代谢废弃物处理技术路线,运用“零排放理论”将这些城市代谢废弃物加工成自然生态环境可吸收的产品,用于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沙化土壤治理、盐碱地改造、农业耕地养护、有机农业生产、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等自然公共资源的修复和增殖领域,缝合了农田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断裂”。
  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是按照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对城市区域内自然、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陈代谢废弃物进行分类整理、集中处理、再循环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它实现了群落内部、群落之间、生产生活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城市乡村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人类、社会有机联系起来,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和谐有序的健康状态。
  城市新陈代谢系统的技术重点在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系统内产生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它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全社会大循环。它通过建立城市与乡村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圈,在生物圈范围内建立起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实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交换→消费”的线性发展转化为“生产→交换→消费→代谢”的闭合循环发展。城市新陈代谢废弃物最终的处理过程是“代谢”,是物质转化,是物质的“新生”,这是循环的最高境界,是城市新陈代谢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最新贡献。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北京亚健康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代价
第一章 北京遭遇十面“霾”伏!
北京雾霾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雾霾,飘在低空的“ABC”
PM2.5是何方妖魔鬼怪?
雾霾,为何如此眷顾北京?
黄标车,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空气污染,西方国家先尝苦头
PM2.5,健康的“隐形杀手”!
民众吐槽与理性面对
第二章 垃圾围城,如何突出重围?
王久良:镜头指向垃圾场
垃圾的历史有多久?
垃圾生产,与经济发展同步
非正规垃圾场:北京的“第七环”
刮骨疗毒,刀尖伸向北天堂
北神树:第一座垃圾填埋场即将关闭
南宫堆肥场,微生物的巨大力量
高安屯:岂能一烧了之?
第三章 餐厨垃圾,舌尖下的浪费!
中国餐桌:每年浪费800万吨粮食!
从“厨”到“餐”,处处浪费
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
蛋白饲料,一个可选途径
堆肥,一个更好的选择
规范秩序,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正规军”难敌“游击队”
节约,是消除浪费的关键
第四章 活性污泥,拖“泥”带水的无奈!
6500吨“毒”污泥
“毒”泥带来五大危害
超负荷的污泥处理场
记者观察:污泥倒进庄稼地
中国式污泥治理:“重水轻泥”
发达国家,污泥怎么处理?
说长道短论技术
污泥的本质是“泥”
第五章 渗滤液,垃圾中的垃圾!
小武基,繁忙的转运站
填埋场,盖不住的恶臭
千方百计除尽恶臭
渗滤液,垃圾中的垃圾
治理,多种候选技术
优化选择,三种技术路线
粪泥、污泥、渗滤泥
消污除垢,需要智慧思考
第六章 残枝落叶,何处是归乡?
香山红叶好,叶落更有情
什么是园林绿化废弃物?
枯枝落叶何其多?
西方的花园也落叶
……
第二部分 北京诊断书城市新陈代谢系统的构建 
第三部分 北京循环圈城市与自然界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