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绩效实证研究: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8340
  • 作      者:
    李春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可借复本: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春梅,生于1973年,甘肃武威人,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发展、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著作1部。
内容介绍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绩效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运用区域经济理论、经济增长 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先从理论上 梳理归纳了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机理 ,然后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入手构建了要素流动传导 下区际产业转移与总量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模型; 在构建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 方法对1992—2011年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 总量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演进分别进行了实证分 析;最后,使用上述实证分析获得的数据和建立的模 型,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评价区际产业转移的绩效 ,提出了调整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 移的政策建议。
精彩书摘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绩效实证研究: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丹尼森的贡献主要是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入要素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两大类。而知识进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效应又分别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丹尼森的成果对后来经济增长的研究尤其对TFP增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不发达国家提供了提高生产率的方向和路径。
  在国内,兰州大学的李国璋教授立足于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提出的“软投入理论”为学界有关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模型方法。
  1986年,李国璋教授在《努力提高软投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软投入”概念,后通过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完善了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软投入要素包括政策、管理、积极性和科技四个方面,软投入作用于硬投入,形成投入组合,产出是由投入组合决定的。政策投入对硬投入的方向和数量、对各个软投人要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索洛余值是软投入组合的总贡献;投入组合可分为科技型与非科技型两类,我国初级阶段宏观和微观投入组合属于非科技型,经济增长质量是由非科技型软投入的质量决定,主要是由政策和体制决定的;首次在学界提出增量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并建立了衡量软投入贡献的模型方法;提出对“索洛余值”进行修正和测算产出增长中“具体的”科技进步贡献的方法。
  近年来,软投入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软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软投入组合质量总体不高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作用,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硬投入和产出的损失较明显,综合表现是很多年份软投入组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取负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理论分析方法
二  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
三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不足和研究展望
第二章  理论回顾和文献述评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二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三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软投入理论
四  经济增长与地理
五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理论
一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产业转移理论
一  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
二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贡献
三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与区际产业转移关系理论分析
第一节  经典理论
一  “雁行模式”理论
二  产品生产周期理论
三  边际产业扩张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与区际产业转移互动关系理论模型
一  要素流动与区际产业转移
二  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配置效率
三  要素流动传导下产业结构优化与区际产业转移关系模型
第四章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概念辨析
一  产业转移
二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
第三节  测度指标和数据说明
一  地区产业份额
二  加权空间基尼系数
三  地区产业平均集中度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  总体工业空间分布变化分析
二  区际产业转移的行业特征分析
三  区际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分析
四  区际产业转移的空间路径选择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内涵及评价模型构建
一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二  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模型构建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与评价
一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体系构建
二  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与评价
三  实证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与评价
一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体系构建
二  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与评价
三  实证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六章  区际产业转移绩效比较分析: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第一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区际产业转移
一  模型与方法
二  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实证结果与解释
第二节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区际产业转移
一  模型与方法
二  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实证结果与解释
第三节  本章结论
一  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的绩效具有阶段性特征
二  区际产业转移对总量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绩效作用方向稳定,但强度有差异
三  西部地区在两阶段的产业转出和承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绩效最显著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调整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向西部转移
二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协调就业产值结构
三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