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新区比较研究》:
(一)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级高新区在中国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进程中,一直处于政策探索的前沿。通过不断培育和发展投融资主体、不断优化投融资结构、不断增大投融资强度、不断丰富投融资方式、国家级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了公共财政与商业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了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贷款融资、担保融资、产业投资基金、企业股权交易与并购、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创新性资本机构,为科技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试验田”
近年来,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出台相关的金融创新政策。国家级高新区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度聚集的区域,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些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在政策探索和制度创新方面不断实践,促进了公共财政与商业资本、社会资本的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合。多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面,在创业投资、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改革探索。除了中关村外,很多国家级高新区都在不断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泉州高新区通过引进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加强对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苏州高新区通过开展科技保险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降低企业研发风险。目前累计有62家企业投保,为园区内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费超过2700万元,可转移的风险金额累计达350亿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