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0779
  • 作      者:
    孙绍荣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内容涉及制度经济学、制度设计、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进展。
  《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提出了发生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效用、资源、机会。并且通过 “孙氏图”分析发现最基本的管理制度结构只有五种,其他多为变形或改进而来,同时有许多重要发现,如没有任何外部性的生产适于自主经营的市场制度;有正外部性的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会自发偏小,而补贴制度可以使生产规模自发扩大;有负外部性的生产,自发的生产规模偏大,容易造成资源枯竭,而税收制度可以使其生产规模缩小;从而揭开了高税收国家更容易保护环境这个谜底。对于竞争行为,发现只有两个参与者时竞争最为激烈。这说明,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是治理恶性竞争的有效方法。这个结论应用于国际政治方面,就是从理论上证明了多极世界远比两极世界更太平和稳定。
展开
精彩书摘
  《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
  四、回报措施常常需要与防偏措施配合 
  回报措施能够提高行为者选择提倡行为的倾向,从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管理措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回报措施能够促使行为者选择的行为常常不只一种,因此回报措施的准确性通常并不强,也可能会促使行为者选择某种不良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与一定的防偏措施(如其他回报措施、资源措施或者机会措施等)相配合,以防止行为者的行为选择出现偏差。 
  例2—10挤奶不用牛 
  中国牛奶的生产者多为分散的农户(奶农),而成品奶生产企业难以一户一户地与奶农进行交易。由此,产生了专门进行牛奶采集、计量和储运的奶站,奶站实际上是介于奶农与成品牛奶生产企业之间的中间商。对于成品牛奶生产企业来说,奶站实际上承担着采购的工作。这样,成品牛奶生产企业一般会建立与奶站产出挂钩的报酬激励机制。 
  这种报酬一般是以奶站向成品牛奶生产企业提供的牛奶的数量与质量为主要指标。例如,如果牛奶的等级为优工,则奶站得到的佣金为每千克0.20元,如果牛奶的质量等级为优Ⅱ,则奶站得到的佣金为每千克0.18元。 
  按照此激励制度,一方面,奶站每多交送1千克牛奶,至少多获得0.18元收益。另一方面,提高奶的质量则并非易事,许多决定奶质量的因素都不是奶站可控的。但奶站却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供奶数量(包括造假)。在这样的情况下,奶站提高供奶数量的边际收益大于提高奶质量的边际收益。因此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奶站就有了通过造假来增加牛奶数量的动机。 
  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牛奶的造假办法竟有120多种。其中,往牛奶里加水,由于“没有技术含量”,因此是最“小儿科”的。另外,常见的造假方法有: 
  (1)往牛奶里掺牛尿。这是由于牛尿比重与牛奶几乎相同,因此与加水不同的是这样可以保证牛奶比重不变。这时即使用专业的比重计也很难识破。 
  (2)掺滑石粉,这样可以使加过水的牛奶变浓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牛奶数量立马翻番。 
  (3)往牛奶里掺豆粉、米汤等,这样也可以增加牛奶的体积与重量。 
  以上几种造假,不管怎样牛奶还是来自“牛”。最令人惊愕的是,烂皮鞋也能出“牛奶”。应当说,人类的想象是丰富的,但估计没人能够想到,被扔掉的破皮鞋居然能够淌出“牛奶”来——一些人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箱、皮衣、破沙发、皮包等,竟能够“生产”出“牛奶”。其实,这个工艺并不复杂,由于皮革中含有蛋白质,通过化学处理使皮制品降解,即可产生水解蛋白,再掺人香精之类添加剂和水,“牛奶”就“造”出来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制度设计的基本思想
第一节 制度是行为管理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制度的基本要素与制度设计的任务
第三节 理性人假设与制度下行为的重复性
第四节 制度下的博弈与一般博弈的区别

第二章 行为三条件与行为管理五措施
第一节 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二节 行为管理的五种措施
第三节 使用回报措施时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观测器
第一节 制度部件
第二节 观测器的性能
第三节 观测器的类型
第四节 测度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信息采集者的信息偏差倾向

第四章 促进器
第一节 回报型促进器
第二节 资源型促进器
第三节 机会型促进器

第五章 抑制器
第一节 回报型抑制器
第二节 机会型抑制器
第三节 资源型抑制器
第四节 成本型抑制器
第五节 按驱动力划分的抑制器
第六节 抑制器的抑制失灵

第六章 孙氏图及五种基本制度结构
第一节 孙氏图的意义
第二节 孙氏图中名词的定义
第三节 孙氏图中的部件和行为集的符号
第四节 行为与部件的编号规则
第五节 孙氏图的绘图规则
第六节 孙氏图下的五种基本制度结构
第七节 五种基本制度结构的改进与变形

第七章 行为管理制度
第一节 二元行为惩罚制度
第二节 二元行为惩罚制度的参数特例一——疑罪从无制度
第三节 二元行为惩罚制度的参数特例二——治理腐败行为的惩罚制度
第四节 二元行为惩罚制度的参数特例三——治理偷懒行为的惩罚制度
第五节 二元行为奖励制度

第八章 行为管理制度下的行为概率
第一节 行为概率的定义与意义
第二节 基于行为效用的行为概率模型
第三节 行为概率的估算案例

第九章 任务分担制度
第一节 各种任务分担制度下个体努力水平的比较基础——群体最优
第二节 回报与成本双独立制度——无外部性的生产
第三节 回报共享制度——有正外部性的生产
第四节 回报共享制度的改进——具有成本补贴的回报共享制度
第五节 串联合作制度——回报共享制度变形一
第六节 并联合作制度——回报共享制度变形二
第七节 成本公摊制度——有负外部性的生产
第八节 成本公摊制度的改进——具有税收的成本公摊制度
第九节 复合的任务分担制度

第十章 福利分配制度——竞争制度
第一节 竞争制度
第二节 对称竞争时的个体数量对均衡点的影响及重要意义
第三节 同步竞争模型与无谓成本
第四节 对不良竞争的管制——带有警察的竞争制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