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需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6503
  • 作      者:
    蔚东升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蔚东升,男,1974年生,硕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从事项目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曾主持省部级、地市级及政府相关部门委托横向课题,2010-2012年主持完成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完善我区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需求研究”课题。在进入高校之前,曾在国有公用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经历了国家、自治区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的发展变革过程,多次参加国家部委对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汇报及地方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的实施论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建设及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措施。因此,深入研究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探讨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机理及状况,对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著作以2010-2012年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完善我区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需求研究”课题为依托,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从微观层面对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经过研究认为,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水平不仅有利于缓解居民消费不确定性,增加消费支出,也有利于自治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库: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需求研究》: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对人民经济生活和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方法之一就是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通过税收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益收缴到国家,之后通过支付养老金、统筹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多种方式支付给生活低保障或无保障的社会成员,为其提供基础生活物质保障。政府的社会保障体制不仅可以为低保户及无生活来源者等提供基础生活物质保障,也可以为全社会劳动者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强化民生的事实后盾,消除全社会劳动者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还可以成为一种调节收入的手段,即运用缴纳与支付的差异实现社会保障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拉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国家、企业及个人分别负担一定比例的资金筹集,形成了“政府、社会、个人,公助、互助、自助”的模式,保障项目不同个体享有的程度也不同,很多项目的社会保障费缴纳与享受待遇不相关,表现出义务和权利的不对等。社会保障正是通过这样的不对等达到收入再分配的效果。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捐助,享有者基本上以低收人群体为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表现十分明显。从来源上观察,低收入阶层为国家税收所作“贡献”少于高收入阶层,通常社会救助的人员多数属于低收入阶层,而社会福利由所有居民共享。但社会捐助更多来源于企业或高收入阶层。政府通过税收,相关部门通过接纳个人、企业捐赠实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机制,向高收入群体收取更多的税收而向低收人群体提供更多的转移支付,进而达到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收入分配目的。再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各类保险体现出权利、义务相关,可是这种相关并不体现为绝对的对等,而是表现出较强的互助特性。社会保险费用征缴比例向低收人群体倾斜,以部分费用支付实现全社会统筹。很多保险项目支付标准并不与缴纳时间及原薪酬水平挂钩,而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调配。例如医疗保险项目,缴费金额大致相同,保险支付则依据治疗实际费用执行,是支付调配型保险。在进行保障医治普通疾病方面,该种收入分配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一些像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部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似乎不显著,可是从实际的工资交费率来说,受益对象主要是低收入群体。再如失业保险,仅仅根据失业与否作为发放标准,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享受对象均为短暂性生活困难群体,减少收入差距的作用很大。从本质上讲,养老保险其实就是一种收入分配机制。它不仅能实现不同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分配,而且能实现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的收入调配。通常,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应涵盖几个不同的层级,其中的基本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1年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月)的20%左右,一般采用地区统筹现收现付制,一个地区所有个体享受金额相同,和缴费多少不相关,具有收入调节的特性。作为中间层面的个人环节采取“完全积累制”,个人缴费多少与养老金支付金额有关,划拨到个人账户,具有个人储蓄特质。前面层次采取政府强制参加模式,在退休后能够为参加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作为高层级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年金),享受多少完全由缴纳金额决定,完全是一类个人储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年金)采取自愿模式,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并予以鼓励,能够给有条件并对将来生活标准有较高要求的个人提供补充保障。不同层级的养老保障金采取不一样的支付形式,最终实现的收入转移方式也不相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模式则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它以养老金形式强制劳动者参与当下的资本积累,用于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生活消费,有利于职工强化自保意识,对长期储蓄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实现个人在本人不同期间的代内收入转移;“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模式采取向现在的交费者收取社会保障费并对同期退休者发放养老保障费的方式,是代际间收入转移,它起到同一时期不同个人间收入代际转移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架构
第一节 本书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综述
第二节 消费需求相关内容综述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消费理论综述
第四节 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消费关系综述
第一节 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与扩大消费实证分析
第二节 部分国家社会保障财政负担与消费关系比较
第三节 国内社会保障、居民消费与地区差异性分析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状况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总体消费状况分析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分析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目前制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第三节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大
第四节 农村医疗卫生公共品不足
第五节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监测指标体系
第六节 农村社会救助及其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标准低
第七节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性不强

第七章 外国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特点及其政策启示
第一节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八章 构建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目标、方向与层次
第二节 有效控制收入差距,促进消费
第三节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治理路径
第四节 加大财政投人力度
第五节 探索调整城镇养老保险的单位负担比例
第六节 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完善保障体系
第七节 构建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险数据平台
第八节 建立社会保障预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第九节 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
第十节 加强企业年金建设
第十一节 探索税制体制改革
第十二节 探索和创新新农合管理体制
第十三节 完善覆盖城乡的工伤保险体系
第十四节 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人群
第十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总体目标和模式
第十六节 建立社会保险卡,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能力
第十七节 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扩展
第十八节 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第十九节 建立基本保险补偿基金

第九章 本书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