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战》:
3.在逮捕、审问、“粉碎’’敌特的同时,反间谍工作自然而然要弄清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敌人的情报组织感兴趣,它们搜集的是什么情报。应当从中推断出敌人的政治和军事计划。实际上,这是很复杂的工作,稍不小心就会犯错误,而且一失足终成千古恨。
例如,德国人抓到盟军情报机关的特务,特务身上所带的情报调查表强调比利时及其海岸的重要性,致使德国人得出错误的结论:盟军企图在弗兰德勒一线登陆。
根据情报部门的需要,只相信敌人综合情况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不是导致就是加快军事上的崩溃。
4.进一步用计:如果我们抓到一名敌人的间谍,对他进行策反取得成功并释放了他,假如他效忠于我们,那就有可能欺骗敌人。得寸进尺,兵不厌诈。我们为何不果断地有步骤地在敌人的营垒中发展我们自己的人?别忘了,这就是所谓的‘‘双重,,间谍,并非像公众以为的那样,是些两边拿薪水的叛徒。两边拿薪水的确实是叛徒。但双重间谍则是另一码事。
我们的双重间谍一旦在敌人的情报组织里从数量和质量上取得压倒性优势,远远超过了敌人自己的间谍,敌人就必然会“中毒”,犹如人体器官充满了病菌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全按照我最高统帅部的需要行事,由我们自己为敌人最高统帅部提供情报,将其引向失败。
这是反间谍工作中绝妙的一招。绝招,一点不假。朱庇特要他们灭亡,必先让他们疯狂。
反间谍工作总要想方设法“毒化”敌人,妙计所致,往往马到功成。
我们就是这样尽可能避免去追捕间谍。并且非但不把他们抓起来,反而因势利导,使他们为我所用,必要时还要加以训练。总而言之,要活的。
我们将会看到,1942年年底,在德国人直接统治,或通过代理人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任何反间谍组织可望实现我们刚刚勾画出的全面工作计划。“房产公司”是特别情报组织留在法国本土的反间谍小分队,自然不会放弃操纵自己的双重间谍。但是他们一批接一批垮掉了。重整旗鼓简直是走钢丝。就连头头们自己到底还能坚持、继续、生存多长时间呢?至于新建的反间谍网,只要能保护住自身的秘密和眼前的安全,就该谢天谢地了。其余的事情还是让伦敦和阿尔及尔那里的人去干吧。
这些困难,读者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读者对反间谍这行业缺乏真情实感,因而对这些困难就不可能作出恰当的估计。为了很好地了解这些困难,我们不妨以北非的情况为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反间谍工作能够做些什么,首先看看取得节节胜利的敌军在尚未占领时能做些什么,然后看看人们重新当家做主后又能做些什么。接着,我们将回到法国本土,因为这部著作写的就是法国本土。我们将分析“房产公司”和“战斗法兰西”的反间谍网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将把这些可能性同在北非使用的手段加以比较,那时,我们就会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将接着叙述1943年至1944年的某些历险,一位读者知道来龙去脉之后,自会对书中的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予以萤视,因为本书的目的正是如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