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杜维明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5807
  • 作      者:
    杨朝明主编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杜维明先生既是新儒家的代表,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视野和开阔思路的国际性哲学家。他对儒家传统和中国哲学的理解非常深刻并极富新意,他所创造的一些研究思路和学术术语已广为学界接受,而他对思想论域的开拓,更是大大拓展了儒家乃至人类的精神广度。要想真正理解杜维明先生,必须要对他全部的思想领域有所认识,《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杜维明卷》是一个极好的入口。
展开
作者简介
  杜维明(1940—),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2010年12月,获聘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二十一世纪的儒学》《杜维明文集(五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杜维明卷》以论题为中心,对杜维明先生近十余年来著作进行的重新编排与整理。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现杜先生对儒家传统和中国哲学的一些重要理解,其中的很多认识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范式。第二部分则是杜维明先生最近十余年来所着力开拓的思想论域,它们表达了杜先生对中国、世界的关心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儒家的经典
  一、经典的意义
  我想谈谈如何才能理解精神问题。
  首先,可以考察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是什么。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值得注意,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reading about和reading from的区分。要想与文本发生关系,就一定要进入文本语境之中。人类学家也有讲emic和etic的分别,即内在参与者和外在观察者的分别,也是预设了进入语境的必要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Clifford Geertz(克利福德·格尔茨),有thick description(厚实的描述)的提法,也是要进入语境文本的意思。比如人类学家研究原住民文化,必须要学习原住民的语言、宗教、礼俗,乃至于吃穿住行之类日常生活的细节,连想问题的方式也与原住民一模一样,真正认同这个族群。不过,研究者又必须要能跳出来,要不然就失去了人类学家的作用与角色了。所以,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旁观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1]。
  这种方法很有启发,但是并不能完全与我们研读经典的态度一样,因为欧美的人类学家认为自己的文明比所研究的原住民对象高出许多倍,他们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而我们在研读经典的时候,所面对的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智慧结晶的文本,这样要有一种敬畏感,从而希望使自己提升到经典的水平。我朋友德夏堂,引领着学生读《大学》,上课之前先三鞠躬。第一是敬重你的师长,这是塑造你的精神生命的人;第二是互相尊重,每个人都需要相互学习;第三是敬畏上天,所谓天地君亲师,天是上苍(上帝),地是自然,君是国家,亲是家庭,师是传统,都需要重视。法国的诠释学大师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提到过ego-reading和self-reading的区分。如果怀着ego的态度,那么pre-understanding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封闭;而怀着self的态度,则越来越开放,谦卑感越来越强,以虔敬的方式接近文本。
  其次,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读经典。严格地说,我们阅读经典是一种对话,因为我们阅读的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之对话是怀着虔敬的心态向长者智慧求救。人必须通过演化过程才能逐渐学习成人,绝对不是一般毫无修身功夫的自然人。人只要一出生,其基因里就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很多是要回忆的,否则只存在潜意识中。与经典文本的碰撞,就是把你拥有的人类的深刻记忆开发出来。而开发脑力资源,也就有一种深化智慧的作用与意义。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有智慧发展的一些高峰,高峰和高峰之间可以对话,而我个人作为凡夫俗子,如何与经典融和,与古人成为同代人,直接进行对话,这如何可能?这一点陆象山很有体会,他说“读《孟子》而自得之”,就是读进去了。这不是熟读成诵,背诵有时候反而忽视了其意义;一点点阅读的话,说不定能有新的启发。比如美国的学者,基本都是在大学开始才学习中文,中文能力不强,所以在研读中文文本的时候不会达到烂熟的程度。但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的时候每一字每一句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样坚持研究下来,可能会超出那些从小就熟读经典的儒生,、然而没有经过认真反思的人,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兔天然能力强,但一旦休止懒散便毫无长进,反而是一步一步绝不懈怠的好学之士才有所得。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