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急广播研究》:
理解的形成、意义的发生就是作品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的融合,即“视域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伽达默尔说:“我们只是要求对他人的和本文的见解保持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性总是包含着我们要把他人的见解放人与我们自己整个见解的关系中,或者把我们自己的见解放入他人整个见解的关系中。”主客体在双向融合中都迈向了一个新的视域,使更高的开放成为可能。
在此,借视域融合的概念用以阐释视域融合对于应急广播传播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广播的传者是应急广播内容的发布者,若细分,可有现场记者、主持人、新闻发言人、记者采访的对象如应急处置负责人、现场目击者、受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影响者等,而受者是所有收听到应急广播的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者群体即向应急广播主动反馈的受众,在他们与应急广播联系,他们的声音或想法通过应急广播传递出去后,他们就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受者也是传者。只有传者的语义与受者的理解融合度较高乃至一致,按照哲学解释学理论,只有当传者的视域与受者的视域高度融合,传播效果才能实现最优化。
而应急广播的传者众多,每个传者都有其独有的语言风格,表达或直白或含蓄,也许清楚明了,也许话里有话,也许词不达意,有人有口音甚至使用方言,传者的视域如何能让文化背景迥异、知识水平参差、理解能力不等、甚至还有只懂本民族语言和自己母语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族裔的受众完全明白,与其完成视域融合?
应该看到,在应急信息传播中,传受者之间高度的视域融合是必要的,是必须实现的。因为应急广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告知应急信息并用应急信息指导受众行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如果传者的语言没有被受者听明白,听准确,甚至被误解,后果不堪想象。不能实现高度视域融合的应急广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