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应急广播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73250
  • 作      者:
    温秋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应急广播研究》详细研究阐述了我国应急广播的传播内容、形式、文本特征、受众接触应急广播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应急广播在社会突发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应急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设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特色应急广播研究》:
  理解的形成、意义的发生就是作品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的融合,即“视域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伽达默尔说:“我们只是要求对他人的和本文的见解保持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性总是包含着我们要把他人的见解放人与我们自己整个见解的关系中,或者把我们自己的见解放入他人整个见解的关系中。”主客体在双向融合中都迈向了一个新的视域,使更高的开放成为可能。
  在此,借视域融合的概念用以阐释视域融合对于应急广播传播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广播的传者是应急广播内容的发布者,若细分,可有现场记者、主持人、新闻发言人、记者采访的对象如应急处置负责人、现场目击者、受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影响者等,而受者是所有收听到应急广播的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者群体即向应急广播主动反馈的受众,在他们与应急广播联系,他们的声音或想法通过应急广播传递出去后,他们就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受者也是传者。只有传者的语义与受者的理解融合度较高乃至一致,按照哲学解释学理论,只有当传者的视域与受者的视域高度融合,传播效果才能实现最优化。
  而应急广播的传者众多,每个传者都有其独有的语言风格,表达或直白或含蓄,也许清楚明了,也许话里有话,也许词不达意,有人有口音甚至使用方言,传者的视域如何能让文化背景迥异、知识水平参差、理解能力不等、甚至还有只懂本民族语言和自己母语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族裔的受众完全明白,与其完成视域融合?
  应该看到,在应急信息传播中,传受者之间高度的视域融合是必要的,是必须实现的。因为应急广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告知应急信息并用应急信息指导受众行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如果传者的语言没有被受者听明白,听准确,甚至被误解,后果不堪想象。不能实现高度视域融合的应急广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展开
目录
绪论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作用独特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广播概念界定
三、突发公共事件频现与民众灾难意识构建
四、中国开始重视应急广播建设工作

第一章 应急广播传播规律研究
第一节 应急广播内容与发布特点分析
一、应急广播的内容特点:满足应急之需
二、应急广播的发布特点:分阶段传播
三、应急广播的精神特质:以人为本
第二节 应急广播的文本特征
一、准确直白
二、充分解释
三、必要冗余
四、适度表情
五、碎片化与进程式
第三节 受众接触应急广播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一、观照灾区之内:对应急信息形成刚性需求
二、观照灾区之外:对应急广播的接触随关注程度而变化
三、灾区内外受众均可能呈现互文性特征
第四节 应急广播的传播模式
一、人本逻辑的议程设置
二、高度的视域融合
三、受众N次传播与主动反馈模式
第五节 应急广播的伦理范式
一、媒体失范行为分析
二、以人为本建设应急广播伦理

第二章 应急广播在社会应急管理中的角色研究
第一节 应急广播是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法律赋予公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晓权
二、应急广播具有“必听”的使用价值
三、应急广播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应急广播是避免谣言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突发事件谣言成因分析
二、信息公开是消解谣言的唯一路径
第三节 应急广播是应急处置中的重要生产力
一、通过信息联动提高现实的应急处置效率
二、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灾区民众重塑精神家园
三、通过贴近服务满足灾区民众的个体之需
四、利用危机的反作用力参与社会建设
第四节 应急广播是政府应急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作为应急管理工具的应急广播的基本特性
二、作为应急管理工具的应急广播的功能实现
三、为应急广播制订特别的信息沟通策略以实现工具使用最优化

第三章 应急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
第一节 新媒体发起突发公共事件传播革命
一、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应急信息发布的垄断地位
二、新媒体挑战传统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议程设置的主导权
三、新媒体带来应急信息接收方式多元化
第二节 新媒体在传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负面效应
一、新媒体信息将有价值应急信息淹没于庞杂之中
二、蝴蝶效应使新媒体成为危机放大器
三、新媒体的迅疾传播加速危机恶性扩散
四、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增强危机的破坏性
第三节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融合之道
一、资源占有:从有限到无限
二、报道视角:从外部到内部
三、传受关系:从单向到交互
四、内容接收:从或然到定点
第四节 应急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实现传统应急广播传发与覆盖的升级换代
二、融合新媒体,实现应急广播业务流程再造
三、打造核心技术,加强应急信息产品与各终端的适配性
四、利用传统媒体品牌影响力,打造可信赖的应急信息传播者新形象

第四章 中国应急广播的创造性实践
第一节 我国应急信息发布现状分析
一、我国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规定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是应急广播存在的首要前提
一、及时公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意义重大
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是应急广播发挥效能的先决条件
第三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急广播的开创与拓展
一、雨雪冰冻灾害:为政府判断灾情提供重要参考
二、汶川特大地震:成为灾区救援力量和民众的行动指南
第四节 芦山定向应急广播试验
一、芦山应急电台运作模式
二、芦山应急电台内容与效果
三、芦山应急电台的传播学意义
四、芦山应急电台引发的思考
第五节 从北京“7·21”大雨看广播应急的现状与不足
一、暴雨中广播有所作为
二、农村大喇叭作用显著
三、应急信息流转存在问题
四、需加快应急信息传播的保障机制建设

第五章 中国应急广播建设
第一节 中国应急广播从实践中来的理论启示
一、第一时间筑起国家与民众间的精神导线
二、以人为本的应急理念
三、科学有序有效的应急机制
四、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
五、因地制宜的传播形式
第二节 中国应急广播的建设思路
一、建设中国应急广播的基本原则
二、建设中国应急广播的总体思路
三、建设中国应急广播的顶层设计
第三节 中国应急广播的建设重点
一、建设农村大喇叭,解决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建设城市公共场所广播,降低人口密集区的受灾程度
三、覆盖移动终端,保障移动人群随时随地获得应急信息
四、建设区域性应急广播,实现灾区民众及时获得针对性信息
第四节 加强应急广播专业化建设
一、制订具体规制,规范应急广播传播行为
二、建立技术通道,实现应急信息流转畅通
三、开发硬件装备,保障信息采集手段先进
四、培训内部人员,明确应急传播应对举措

结语 延展应急广播功能:加强社会防灾减灾文化建设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