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工作政策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当今中国急需提高综合国力和整体协同创新能力的战略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功能显得尤为突出,而要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离开了教师的努力工作将难以实现。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师工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第一节教师工作政策的哲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明确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宪法》的表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师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应遵照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认识社会、自然以及其他各种现象的方法论。我们在制定教师工作的相关政策时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使我们所制定的教师工作政策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制定教师工作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人类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不同时代的人或同一时代的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不完全一致的,这样就会出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这就需要有科学的哲学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哲学,它既是一门世界观的科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一定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工作是改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做到为人师表,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模范,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说明教师个人一定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运用这些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在制定教师工作政策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贯彻到政策中去,使广大教师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和领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激发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情,尽快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