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考虑环境污染控制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7406
  • 作      者:
    黄柯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柯,女,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师从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张锦教授、博导。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立基于“共生效益”和“均衡供需”理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测度模型和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共生效益的城市交通网络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控制的组合优化策略与模型;针对求解复杂交通网络优化问题的粒子群改进算法及性能仿真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1.3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在考虑环境因素的道路网络优化方法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据了绝大多数,噪声污染控制的微乎其微;在环境污染控制方法方面,手段较多,但多种手段的结合研究较少。
  从研究层面分析,不论是尾气排放模型、噪声预测模型,还是环境污染控制方法,宏观视角或者微观视角的研究超乎半壁江山,而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中观层面研究则较为匮乏。
  从建模方式上看,在交通网络优化问题上多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模型方式和结构还比较单一。对高维带复杂约束条件的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从求解算法分析,粒子群算法与多种算法的融合寻找完全NP—Hard问题的双层规划的全局最优解,粒子群算法的约束处理机制,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防止早熟等方面的改进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1.4研宄的范围界定和方法
  本书主要从宏观和中观视角研究以固定需求静态交通分配为基础的交通网络中的环境污染控制问题。因此,动态交通分配问题则不属于本书的研究范围。
  首先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交通网络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机理,为后续的中观角度的研究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共生效益”和“均衡供需”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在交通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从宏观角度研究基于DPsIR模型下的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和评价,可为从宏观角度城市机动车规模总量控制提供参考,为城市交通网络优化约束条件参照的环境阈值提供决策依据。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抑制交通源来达到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具有核心性和根本性的优点。
  为更精确地控制交通环境污染,本书从中观角度研究了交通网络中的尾气排放控制和噪声污染控制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城市某区域的车辆运行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采取某些措施和手段,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环境污染。这种方法将调节交通需求、适度增加供给、合理分配交通流,与之协调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等有机的结合以控制交通环境污染,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优点。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研究范畴仅限于以静态交通分配为基础的交通网络环境污染管理和控制措施,采用数学规划类方法、智能算法、计算机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考虑环境因素的道路网络优化方法
1.2.2尾气排放模型
1.2.3噪声预测模型
1.2.4环境污染控制方法
1.2.5粒子群算法
1.3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研究的范围界定和方法
1.5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城市交通网络和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
2.1交通网络平衡分析
2.1.1系统最优模型
2.1.2用户平衡模型
2.2双层规划模型
2.3尾气排放模型比较
2.4噪声预测模型比较
第3章求解复杂交通网络优化问题的粒子群算法设计
3.1传统粒子群算法
3.1.1基本粒子群算法
3.1.2混沌粒子群算法
3.2基于免疫选择的自适应繁殖混沌粒子群算法
3.2.1问题的提出
3.2.2基于免疫选择的自适应繁殖
3.2.3防止亲近繁殖的多种群演化优选机制
3.2.4考虑部分不可行解的约束处理机制
3.2.5改进的ICPS0算法步骤
3.2.6交通网络优化算例
3.3针对交通网络特征的性能仿真
3.3.1多峰函数优化
3.3.2带高维复杂约束条件函数优化
3.3.3双层规划函数优化
3.3.4性能仿真小结
第4章城市交通网络环境污染控制机理
4.1基于“共生效益”和“均衡供需”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
4.1.1供需平衡原理
4.1.2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交通网络
4.1.3环境污染管控手段的概念和作用范围
4.1.4交通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和实现方式
4.2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测度
4.2.1DPSIR模型
4.2.2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
4.2.3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测度
4.3基于供需原理和共生理论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
4.3.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3.2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无量纲化
4.3.3模糊识别法计算最优相对隶属度
第5章考虑尾气排放控制的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5.1问题的提出
5.2基本假设和符号定义
5.3考虑行驶工况和信号控制的尾气排放模型
5.4路段能力增量和信号配时影响下的怠速时间和阻抗函数
5.5道路拓宽费用调节下的双层规划模型
5.6求解算法
5.7算例分析
5.8小结及针对性措施
第6章考虑噪声污染控制的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6.1问题的提出
6.2基本假设和符号定义
6.3考虑重车比例和建筑物布局类型的噪声污染模型
6.4噪声分区控制思想下的双层规划模型
6.5求解算法
结论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