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邓小平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1983
  •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围绕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及全面深化改革等选题,从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邓小平生平和经典著作研究、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看来,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势必首先冲击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必需的社会稳定局面。邓小平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经验,一再指出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希望。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所说的两极分化会引发革命,是极而言之,也是根据历史经验提出的。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和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从社会根源上来说,都是由于出现了超过人民能够忍受的贫富不均、社会不公这一经济原因而引发的,所以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都有“均贫富”的主张。当然,近些年我们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在人民群众还能忍受的范围之内,但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邓小平还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这个令人振聋发聩的深刻思想,实际上是同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的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两个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相一致的,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同一个命题。在他看来,在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的制度保证。而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是因为,所有制问题是涉及判断一个社会性质的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人类历史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区分为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确定和表明它的社会性质的。所以要坚持这样的标准,是因为生产资料由谁占有,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和在劳动产品中所占的不同份额,扩而大之,它决定人们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级势力。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社会主体部分的生产资料不再成为剥削和压迫人的工具,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有,这就为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提供了保证,也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这种占有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公有制被私有制所代替,这也就不能不使社会性质发生反向的变化。而分配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内涵,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两极分化而不加以有效制止的话,这种两极分化势必会危害到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它不但表明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动摇甚至不再存在,而且它还会通过种种非法手段占有公有制的劳动成果,使公有制名存实亡。所以,邓小平提出“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的重要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警示意义,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的。
  邓小平正是基于对两极分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强调指出:“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短短数语,其重视与急切的心情可以想见。他自己就提出要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定时候就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提上日程,要调节分配、要做好调节税的工作,等等。他在这时特别提出要善于“回头总结经验,勇于改正缺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展开
目录
历史地位与贡献篇
王伟光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者
徐光春 论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 捷 一代伟人与一个时代——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
张星星 邓小平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历史贡献
李士坤 论邓小平历史贡献的当代意义
邵维正 永远铭记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苏 伟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邓小平的特殊贡献

社会主义思想篇
李慎明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
程恩富等 要高度重视邓小平关于两个“三个有利于”理论
梁 柱 要充分重视对邓小平晚年思想的研究
侯惠勤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与中国的道路自信
丁 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胜利
徐崇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创造性论述
宗 寒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钟哲明 要科学地解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姜 辉 邓小平关于“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樊建新 重温邓小平相关论述的若干思考
陈东林 邓小平三线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篇
有 林 对基本路线理论依据的一些粗浅认识
朱佳木 重温和牢记邓小平对八九政治风波的反思
魏礼群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卫兴华 邓小平反对庸俗生产论即唯生产力论的重要意义
何秉孟 要准确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吴易风 历史性理论难题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武 力 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
周新城 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
李崇富 学习运用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赵智奎 论“两个飞跃”思想的现实意义
何干强 农民实现共富的必经之路——邓小平农业集体经济“两个飞跃”思想研究
尚金锁 坚持以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指导新形势下军队深化改革

社会文化篇
卫建林 邓小平和文化问题
邓纯东 学习邓小平同志相关论述努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冯虞章 邓小平理论对“普世价值”思潮的解构
赵 曜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三信”
田心铭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学习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思想和实践
鲁品越 国际体系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两个阶段——唯物史观对“中国奇迹”的解读
程中原 从1975年整顿看邓小平的领导艺术
王灵桂 邓小平维护稳定思想与实践初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