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后殖民时期,莱辛还会继续帝国话语?并且还“不合时宜”地创造一个殖民神话?这里面原因复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学创作受社会传统惯性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后殖民社会,应该继续关注于帝国主义的经验呢?既然所有我们讨论的后殖民社会,皆已达至政治上的独立,殖民性的课题因而仍然切合时宜?……无论如何,透过文学经典,英国文本大体,依然过于频常地成为品味与价值的试金石。(着重符号为引者所加)
在当前这个特别的历史关口——当殖民地国家再次陷入历史的发展困境,而前殖民帝国仍然挟着往日的余威,对殖民地国家以“援助”之名,行“掠夺”之实时;当新殖民主义以种种美丽的外表堂而皇之地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时;当世界仍然处于殖民主义阴影笼罩下,而前殖民帝国仍然以各种借口影响干预各殖民地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发展时;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和平,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即使殖民侵略战争的狰狞面目已经在冷战结束后隐隐显现,——对任何殖民主义思想的分析,对任何殖民梦想的揭露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具有文学批评上的意义,还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