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说人语(布脊精装)--郑逸梅经典文集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745716
  • 作      者:
    郑逸梅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苏州人,本姓鞠,名愿宗,后改姓郑,谱名际云,号逸梅,笔名冷香。32岁入上海影戏公司,并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写民国人物风云往事的文章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中有文人,有学者,有政客,有名伶,皆为一时之俊杰。可以合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者也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那些想要研究郑逸梅先生的人,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君武

马君武,名和,广西桂林人。一八八二年生,一九三九年卒,享年五十七岁。著述很多,有人这样评论:“究心科学,奈端康德之伦;肆力政谭,孟德卢梭之亚。”朱少屏为他刊印《马君武诗稿》,合欧亚文学于一炉,也和寻常吟弄风月不同。诗集首冠自叙,仿佛一篇小传,如云:“君武九岁失怙,赖慈母之教养,亲戚之扶助,继续读书。十二岁从戴毓驯先生学,好读历史古今文集。十五岁,友况晴皋、龙伯纯,告以康有为读书法。是时居外祖陈允庵家,藏书颇备,二年间略尽读之。十七岁入体用学堂,从利文石先生学算。十九岁值庚子之变,四海鼎沸。君武乃去桂林,游南洋,归历粤沪。辛丑冬游日本,自此以后,读中国书之时较少矣。初至日本时,颇穷困,辄作文投诸报馆,以谋自给,故壬癸间作文最多。癸卯秋间,入日本西京大学学工艺化学。丙午夏返国,主教中国公学(这时,他和王云五为同事,胡适之读书该校,具有师生关系,后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即出于适之推荐),时端方督两江,购捕颇急,从友人杨笃生之劝,复得高啸桐兄弟岑云阶诸公之助,西游欧罗巴,学冶金于柏林工艺大学,辛亥冬间归国,值武汉革命军兴,随诸君子之后,东西奔驰。今事稍定,从友人之请,搜集旧有诗文,刻为一卷,殆皆为壬癸间所作,十年前旧物也。自兹以后,方将利用所学,以图新民国工业之发展,不复作文矣。此寥寥短篇,断无文学存在之价值,惟十年以前,君武于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固有微力焉,以作个人之纪念而已。”君武思想很新颖,清末,他力劝母亲读书,亲友认为只有父母督促子女读书,从没有儿子劝母亲上学,传为笔柄。民国八九年间,他和居觉生同居沪郊杨行镇,经营种植,实行农人生活。谢无量赠君武诗:“不信堂堂马居士,种田担粪了平生。”他喜下棋,不多考虑,迅速得很,自称下“革命棋”,但每下必悔子,尝与程善之对弈,君武悔一子,善之亦悔一子,致连悔十余子至二十子。有一次,竟把所下之子悔完,成为弈林趣话。围棋家徐润周,有诗咏这趣事:“余兴枰边两社翁,考工革命未全融。随缘胜败随缘悔,细事真情识见通。”(原注:王安石诗:“莫将细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枰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他译诗很敏捷,一面阅西文原作,一面译为中文,同时又吸烟与友朋交谈。李思纯的《仙河集》谓:“近人译诗有三式,苏曼殊式,以格律轻疏之古体译之。马君武式,以格律谨严之近体译之。胡适则白话直译,尽弛格律矣。”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谓:“三式中却爱马式,如译嚣俄题其情人《阿黛儿遗札》诗云:‘此是当年红叶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将老,青史青山事总虚。两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乐土知何在?人世苍黄一梦知。’诵之令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也。”晚年,他任广西大学校长,公余喜涉足戏院。他研究化学,为中国制无烟火药的第一人。当第一次欧战,外货来源断绝,广州石井兵工厂制造枪弹,缺乏原料,君武自制,以应急需。夫人彭蕴英,子保罗,后觉得“保罗”二字似耶稣教徒,改为保云。著述外,又编辑《翻译世界》《世界月刊》《南华杂志》《醒狮》《建设杂志》《漓江潮》等。


马叙伦

马叙伦,字夷初,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一八八四年生。师事陈仲恕、陈介石、王会澧,词则就正于刘毓盘、吴癯安。幼时读于杭州宗文义塾,某晚,学侣相聚比赛书法,同作一“九”字,叙伦年最小,却得标为第一,原来他摹临《九成宫帖》,寒暑不辍,已有数年了。他治学很博,训诂、诗词和书法,都有独到之处。他自负:“环顾宇内,尚无敌手。”他对古人书法,也少许可。论宋人书:“米虎儿亲承海岳之传,于海岳书若具体矣,海岳直欲凌唐入晋,而虎儿局促唐人辕下,仍是宋人面目,且其骨气不清,则子不能得之于父,殆天也。”又评赵于昂:“除侧媚外无所有。”评董香光:“若大家婢女,鬓影钗光,亦是美人风度,然不堪与深闺少女并肩。”他又说:“书自悬肘来之拙,是真拙,非不知书者之自然拙,亦非知书者之模仿拙,自然美不美,模仿拙反丑。”又说:“学书者,写壁实为无上善法。苟能书壁,则案上悬肘绝无难矣。”他又自负识字多,一次宴会遇到一人,交换名片,那名片上,却为“马骉”三字,叙伦莫名其妙,以谓“”“骉”出于杜撰,及翻检《康熙字典》,果有这二字,为之自愧。林畏庐评其文:“似恽子居。”又有人评其书:“似唐人写经。”他中年已蓄须,有老气横秋之概。曾执教江山县中学堂,和余绍宋同事,又很相得。一度在北京大学讲老庄哲学,其时康白情读书北大,经常迟到,叙伦严辞诘责,康答住居太远,不及赶到。叙伦道:“你不是住在翠花胡同吗?仅隔一条马路,三五分钟即可到达,怎能说远!”康答:“先生不是讲哲学吗?彼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先生不以为远,而我以为远哩。”叙伦无以置词。他喜制肴馔,有所谓“三白汤”,白菜、笋、豆腐,佐以二十种调味物,其味绝佳。一天,他饮于北京中央公园的长美轩,因没有美味的羹汤,便开若干调味品,嘱如法炮制。从此肆中称为“马先生汤”。他爱吃大蒜烧豆腐,说是:“色香味三者具备,且又价廉物美,大快朵颐。”他又审音顾曲,说:“程砚秋之歌,婉转促顿,固别有所长。其最佳处,纳音至于塞绝,而忽悠扬清曼,乃如高山坠石,戛然而止。”于花木中最喜杏花,在北京时,每逢仲春,往往赏杏于大觉寺,一再赋杏花诗,如:“山中莫道无春色,门外家家有杏花。”又:“移来小宋尚书宅,染得环山十里红。”又:“风景依稀似故乡,故乡只少杏花香。”制联也多佳构,挽夏穗卿联:“先生是郑渔仲一流,乃以贫而死乎!后世有扬子云复生,必能读其书矣。”颇自许以为恰当。他经常浏览说部,阅《荡寇志》,谓:“所述战具,如奔雷车之类,竟如现代之坦克车、机关枪、高射炮,亦奇思也。”后曾官浙江省民政厅厅长。解放后,主高教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等。晚年病废,失去知觉。一九七〇年逝世。所藏书,全归辅仁大学,凡二万余册,其中近代词人集很多。他主编《国粹学报》《大共和日报》《选报》《政艺通报》《昌言月刊》。后人克强、龙潜。


叶楚伧

叶楚伧,原名宗源,以古人往往有重叠其姓名的,如明末有“沈沈”,清代有“孙孙”,他署姓名为“叶叶”,又以父亲字凤巢,便号小凤。江苏吴县(今并入苏州)人,生于一八八三年。师事刘昌熙。状貌魁梧,有幽燕气,为文却很秀丽,胡朴安向他开玩笑说:“以貌求之,不愧楚伧,以文求之,不愧小凤。”他参加南社、国学商兑会、鸥社,舂音社,历主《民立报》、汕头《中华新报》《大风报》《太平洋报》《民国日报》笔政。他常为《民国日报》的经济来源,往往四处向友人借贷,或零购些白报纸以应付出版。此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江苏省建设厅长、江苏省政府秘书长、建设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主席等职。他有酒癖,兴之所至,连浮大白。若抑塞于怀,又必借酒以浇块垒。佳客来临,以为酒逢知己,非醉不可,风雨连朝,杜门不出,那就衔怀展卷,罄壶乃止。醉则温醇自克,他有句云:“酒中人是性中人,豪放恬祥各有真。”汪旭初谓:“恬祥二字,是楚伧写照。”他的短篇小说及小说杂论,又《金昌三月记》等,合刊为《小凤杂著》。东江王大觉评之谓:“星斗罗于胸中,风雷动于腕底,所撰诸书,辄自抒悲愤,意态至雄杰,有幽并健儿拍手横刀之概。而《金昌三月记》一篇,则又轻蒨婉约,笔致绵缈,不脱吴儿山温水软之习。”后来刊《世徽楼笔记》《楚伧文存》,那《金昌三月记》,以过于风华,被芟除了。后人叶元、叶南,有声海外。


任鸿隽

任鸿隽,字叔永,生于一八八六年。原籍浙江吴兴,清季应试,著籍巴县,便为四川巴县人。长兄治家敦朴,次兄喜研内典,鸿隽行三,四弟季彭。他游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民国初年,主四川《新中华报》笔政。袁世凯祸国,暗杀宋教仁,弟季彭痛国事无望,奔杭州,投烟霞山井中死。鸿隽师事章太炎,一九〇八年赴日本,和孙中山交往,二年后归。辛亥光复,南都新建,他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不数月去职。一九一三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攻理化,一九一八年回国。在美时,与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杨铨等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创刊《科学》杂志,时黄克强在美,克强为书报眉,该杂志赓续至一九六〇年才辍止,由高君宾整理全份保存。鸿隽在该杂志上发表稿件,连篇累牍,也由君宾摘出,编《任鸿隽著述年表》,其中有译有著,也有和人合作的。中国科学社是我国最早的科学团体,《科学》杂志是我国最早的科学期刊,当时对于推动中国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曾起了筚路蓝缕的作用。而在此四十余年中鞠躬尽瘁,始终社事者,当推鸿隽。第一期发刊词,署名“社员”,也是鸿隽手笔。自一九二五年起,至一九三五年止,他连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秘书及干事长,达十年之久。一九三五年,和他的夫人陈衡哲联翩入川,任四川大学校长。他一方面致力教育,一方面也留意地方政局,看到四川政客的蝇营狗苟,非常痛恨,曾撰了一篇《入蜀观感》,寄北京《独立评论》发刊。一班被诋的政客,大为反对,几有群起而攻之之势,因此鸿隽不安于位,只得辞职。离川之日,幸赖某方仗义护送,始得安全抵沪。他在报上再度揭发川省政治内幕及社会腐败状况,那些贪吏劣绅无法为难他了。解放后,任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技协会副主席等职。能诗,但所作不多,仅见其作于北美纽约以色佳城的《岁暮杂咏》四首,和《嫦娥》二首,及农山《咏月球火箭》,书法亦秀逸有致。一九六一年,殁于沪寓,年七十五。


朱少屏

朱剑芒所撰《我所知道的南社》一文,提到南社有四位创始人,就是陈巢南、柳亚子、高天梅外,再加一位朱少屏。这个提法有相当的理由,原来少屏在南社未成立之前,便和陈、柳、高三位相求相应,很是密切。一自南社成立,他更为亚子的最得力助手。少屏原名葆康,以字行,生于一八八一年,上海市人,行三,有朱三之称。中国同盟会会员。时任《民立报》记者,南社的通讯处,即借用《民立报》社,后来少屏在沪军都督府当过三天总务科长,即出了乱子,从此凡二十多年,不任政府机关工作。曾主办寰球中国学生会,把学生会作为南社通讯处。少屏美风姿,濯濯如春日柳,西装革履。精通英文,办事又干练,举凡南社的收支款项,印行刊物,联络宣传,都由他一手包办。南社每次雅集,也归他发柬通知,因有“圣手书生”之号。南社社友,数以千计,他接触最多,几乎普遍认识,虽陈、柳、高三位也不及他。且有若干位蓄道德能文章而具气节的人士,都由他介绍入社。当时有申睨观其人,为朝鲜独立党巨子,和少屏过从甚密,南社有外籍社友,即从睨观开始。少屏娶同邑周湘云为室,其弟亦同日结婚,胡寄尘题其摄影:“一奁秋水澄如许,印出鸳鸯双复双。”周为务本女塾高材生,颇识大体。少屏和高天梅等兴办健行公学于沪西,凡百草创,费用孔殷。少屏拮据摒当,奔走劳瘁,湘云慨然斥金饰为助。越年,少屏游学日本,尚拟渡洋赴美,以事阻归国,而湘云患病逝世,年仅二十有三。少屏以中馈乏人,续娶岳麟书。岳嘉兴人,毕业松江景贤女学,娴文史,善治家。少屏襄理南洋中学,继复经营《民呼》《民吁》报事,不遑顾家,麟书一身支持门户。操劳之余,犹不废吟咏,请少屏介绍入南社。某岁秋,麟书归宁,少屏赴禾探之,以正谋《民立报》出版,匆匆返沪,旋大病几殆,而麟书同时亦病,竟致不起,家人秘而不告,及少屏得知,麟书死已匝月了。少屏草行述,载之《南社丛刻》。少屏文章,见于《丛刻》,仅此一篇。少屏一度为《南社社友通讯录》题签,书法亦属仅见,又铸版印麟书遗像于卷端。此后《丛刻》一再登载亡友小影,此亦首开其例。当太平洋战争,少屏任副领事于菲律宾,和总领事卓还来同时被敌所杀,时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寿六十。子二,鸿杰、鸿俊,女青。


刘季平

刘季平,原名钟龢,行三,又取龚定盦诗意:“刘三今义士”,别署江南刘三,上海华泾人。一八九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廉卿子。毕业日本成城学校,归国后,在陆军小学当教官。仗侠好义。蜀人邹蔚丹以著《革命军》一书,被逮入狱,瘐死狱中,季平为之埋葬华泾。章太炎作墓志,如云:“邹君讳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以著书称《革命军》,为清廷所讼,与炳麟同囚于上海,岁余瘐死,年二十一,时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上海刘三,葬之华泾。民国兴,赠大将军。于是海内无不知义士刘三其人。”他的华泾家中,曾办丽泽学院,和刘东海、费公直、秦毓鎏、吴钦业,一同主持院事,但不久即停办。他和岐黄家陆士谔为葭莩亲,夫人陆灵素,即士谔妹,双栖华泾黄叶楼,人比诸赵明诚和李清照。灵素擅昆曲,季平每逢宴客,陆唱曲,季平吹箫,欢腾一室。一度在家园种植梅花,花时出售。他擅写隶书,摹《石门铭》功力极深。他写字,从不对客挥毫,认为这是恶俗的海派表演,但如二三知己在座,那就破例为之,无所谓了。他嗜饮成癖,家中贮有佳酿,苏曼殊常往饮啖。曼殊窘困,资助无吝色,因此曼殊贻刘三画特多。姚鹓雏有一短文,涉及刘三饮酒,有云:“与季平交二十余年。民元,相见于沪上太平洋报社。二三年间,各里居,时相过从。尝聚饮松江酒家,君偶遗其束带,明日复过,曰:‘昔龚定盦与人剧谈,辄飞其靴,人题其室曰:定庵飞靴处,此则刘三解带处也’,相与大噱。”鹓雏且有诗,“闭户树梅如种菜,引杯解带比飞靴”,很为贴切哩。民国二十年,季平为监察委员,病衄假归,目睹旅沪西侨,常赴四郊赛马,田亩被马蹄践踏,庄稼颇受损失,上海县长不敢抗议。季平无所顾忌,向监察院提案,以县长溺职,请予撤办。案文很长,其末云:“县长纵容外骑,不恤农功,溺职丧权,已无可讳。大抵外人觊觎领土,其先托于般游,迨至里道周知,然后肆其蚕食,上海租界之扩充,其先例殆无不如是,是则可为太息者也。”季平于一九三八年夏大病,不久即逝世。他的诗有油印本,名《黄叶楼遗诗》,名句有:“一天风雪艺黄精。”又送曼殊至印度:“早岁耽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他参加南社,《南社丛刻》第一集,曾载诗几首,马叙伦为作一传。他的后人缃、,女婿唐敬皋,编有《日文辞典》。


刘成禺

刘成禺,字禺生,湖北武昌人。一八七六年生于广东番禺,因以“禺”为名。兆霖子。容闳弟子。面有痘瘢,人们称他为“麻哥”,他不以为忤。京师大学堂毕业,来上海,馆于王培孙家。培孙家多藏书,得以博览。后赴日本,又留学三藩市。一日,成禺从大学课罢归寓,途中有一少女竭声号叫,谓其母在楼上四层火场中,倘有人设法救出,愿终身为伺。成禺自告奋勇,飞奔上楼,竟冒烈焰,把她的母亲负之出险,于是成为佳偶。杨千里刻了一方“火里奇缘”印章赠给他,作为纪念。归国后,历任参议院议员,袁世凯笼络他,颁给嘉禾章。癸丑,袁解散国会,成禺在通缉之列。他逋逃海上,开设一杂货铺,招牌为“嘉禾居”,嵌嘉禾章于招牌中,作为商标,有人劝他,这是肇祸之端,明哲保身,不宜如此,不久辍业。后又任大元帅府高等顾问,大总统府宣传局主任,大本营参议,监察院监察委员。一九四四年,他在重庆,朋好为他祝七十寿,不久,腹病解剖,幸得转险为夷。他信太素脉,谓“尚有十年命运”。友人劝他把从前所见所闻,记述出来,作为国故文献的实录,于是他每天写《世载堂杂忆》。他生平首尾没有完毕的著述很多,如《禺生四唱》《洪宪纪事诗簿注》《忆江南杂诗注》《容闳辜汤生马相伯伍廷芳外交口授录》《世载堂笔记》与《自传》等等,尽纳于《杂忆》中。于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五日起,排日揭载上海《新闻报》附刊,凡年余始毕。第一篇为《张南皮罢除宾师》,一九六〇年,由钱实甫整理,中华书局出版,为《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内容删去什之二三,先后次序也变动了,首冠董必武一序,略谓:“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中山先生称其‘宣阐民主主义’,太炎先生谓:‘所知袁氏乱政时事,刘诗略备,后之作史者可资摭拾。’《杂忆》多遗闻佚事,其中有《纪事诗簿注》所未及者,甚可喜,亦可观也。”一九五三年卒,享年七十七岁。《杂忆》出版,未及目睹。而七十岁时,据太素脉谓“尚有十年命运”,成为托空子虚之谈。

……

展开
目录

001 马君武

004 马叙伦

006 叶楚伧

008 任鸿隽

010 朱少屏

012 刘季平

014 刘成禺

016 成舍我

017 李根源

019 寿石工

021 吕碧城

024 张溥泉

025 汪 东

027 沈钧儒

030 吴 虞

031 吴 梅

034 邵力子

036 邵元冲

037 苏曼殊

041 陈英士

043 林白水

045 经亨颐

047 范烟桥

049 郁 华

051 周越然

053 胡先骕

055 黄克强

057 黄季刚

059 黄晦闻

061 黄宾虹

064 谢无量

066 瞿兑之学有师承

070 方唯一足智多谋

072 柳诒徵妙语讽世

076 墨巢主人李拔可

079 丹阳画家吕凤子

081 一代艺人钱瘦铁

085 奇人奇事汤临泽

090 邮票大王周今觉

094 回忆老报人邵飘萍

099 忆戈公振

101 耿直成性的陆丹林

106 琐记包天笑

117 短命诗人朱鸳雏

119 死于飙轮下的许啸天

121 向恺然熟习武术

126 梅兰芳的家庭生活

128 半路出家的欧阳予倩

131 一代艺人冯春航

134 李伯元推销《官场现形记》

137 商务两耆宿——高梦旦和张元济

141 记上海耆绅——李平书

143 袁寒云的一生

191 秋瑾女儿王灿芝

193 胡亚光为胡雪岩曾孙

194 李公朴之死

196 女小说家张爱玲

198 网师园人物写照

200 谈沈尹默

203 周瘦鹃生平四件得意事

206 誉满中外的史学家汤志钧

208 校注专家钱仲联

211 章太炎夫人汤国梨

213 致力日记文献的陈左高

216 谢刚主二三事

219 “中国的夜莺”朱逢博

222 一百三十六岁的奇人

224 炸死于宜昌之刘仁航

226 亡友杨度之生平

228 曲园老人外纪

230 南开大学之创办人严范孙

232 刘三之风义

233 野鸡大王徐敬吾

235 严复是预言家

236 光复上海之四烈士

238 蒙古诗人三六桥

240 金嗓子周璇

242 末代少保金息侯

245 老上海孙玉声

247 星洲奇人王翰之

249 美国朋友林培瑞

251 缘缘堂主人丰子恺

264 翻译权威伍光建

272 风趣老人朱孔阳

282 南社盟主柳亚子

293 状元女婿徐枕亚

303 南通状元张季直

312 且顽老人李平书

321 南社奇人黄摩西

331 先师胡石予先生

341 报坛巨子严独鹤

348 医术传世丁福保

359 弘一法师李叔同

369 笑匠徐卓呆

379 朴学大师胡朴安

390 难忘的赵景深

393 介绍跳舞给国人的先驱者徐傅霖

397 宋教仁轶事二三

400 缅怀汪亚尘

402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405 同窗叶圣陶

407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

409 未代皇帝的师傅陈宝琛

411 国学大师唐文治

413 我所收藏的钢笔信

415 出版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