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89-1994文学回忆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30816
  • 作      者:
    木心讲述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学回忆录》:
  ▲木心的文学回忆,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赫然五年“文学的远征”,后来他却只字不提出版。如今座谈流行录音、摄像,那时既无设备,木心也不让做。
  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艺术家通过朋友的手,将礼物赠给世界。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
  ▲读过之后,必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
  木心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世界文学最别出机杼、最精彩的讲述。
  ○人说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鲁迅的幽默有类似倾向,但鲁迅不能称为绝望者,他有红的成分,黑多红少,鲁迅是紫色幽默。
  ○诺贝尔奖,好像是个世界性的中状元。中状元就会有运气。
  ▲梁文道专文推荐:“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
  “木心《文学回忆录》,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学的回忆。”
  “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与《红楼梦》中的诗不同,木心的断语,取出水面,便即‘兀自燃烧’起来。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最后一课,木心说,“文学会帮助你爱,帮助你恨……课完了,我们将要分别,愿大家都有好的转变”。文学归根究底是人学,有此制高点,而能一览众山小——读木心,而后学会阅读自己,“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1)“今天算是木心文学作品演奏会”——1993年3月7日,在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上,木心说:“今天,破例,讲文学写作——讲我自己的作品。三个比喻:画家,画,你们看到的是最后的效果。有说是把画家画画全过程拍下来的,我就是说这写作过程。其次,舞台、后台,我把我的后台公开。再其次,过去的音乐家,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肖邦演奏自己的作品,很好。今天算是木心文学作品演奏会。”
  (2)“总算还原了《文学回忆录》全貌”——《木心谈木心》书中附印的听课笔记本照片,由“听课学生”陈丹青提供。他为此书撰写的后记,附于书尾,便于读者了解当初隐去此书内容、如今决定公布的原委。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九十多课抽去两万多字,便有九堂课的内容骤然减半(其中,两堂课全时讲述木心的作品)。为了版面的齐整均衡,我还得煞费苦心,将九堂课上半节谈论的内容(萨特呀、加缪呀、新小说派呀)挪移、衔接、拼合,既经压缩,课目的数序也随之篡改而减少。诸位明鉴:《文学回忆录》下册,便是这样地被我挖去一块,哪位读者的法眼,看出来么?”
展开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木心说:“贝(聿铭)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尤甚于反讽——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文学手稿,令人惊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陈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最完整记录1989—1994年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的听课学生,以木心为“师尊”。木心说,“很好的学生,是激起老师灵感的学生。丹青是激起我灵感的朋友”,又说,“霍拉旭答应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为天才作证,甚至可以说,艺术家是通过朋友的手才把礼物赠给世界的”。绘画之外,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草草集》、《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无知的游历》、《谈话的泥沼》、《笑谈大先生》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回忆录》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出于当时的顾虑,陈丹青没有收入九堂课的相关内容。近经商酌,为读者考虑,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成《木心谈木心》一书,是为《文学回忆录》补遗。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这是先要向读者告白的实情。1993年,文学史讲席进入第四个年头,话题渐入所谓现代文学。其时众人与老师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样一来,旧话重提,我们又要他谈谈自己的写作、自己的文章。3月间,木心终于同意了,拟定前半堂课仍讲现代文学,后半堂课,则由大家任选一篇他的作品,听他夫子自道。查阅笔记,头一回讲述是3月7日,末一回是9月11日,共九讲。之后,木心继续全时谈论现代文学,直到1994年元月的最后一课。
  木心极郑重地说,“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陈丹青说,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木心谈木心》),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木心谈木心》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学回忆录》
  ▲综合上述,雷声很大,能讲吗?我有我的能讲。结结巴巴,总能讲完,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
  ▲我讲文学史,是一种压力的传授。我们讲了四年,正在承受压力,许多人受不了,回家了。他们有乡愿。
  ▲文学是脑的艺术,无声无色,和感官没有关系,却感动你,魔术性最大就是文学,你感动了——就是几个字呀!
  ▲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讲课长达四年。为什么要学世界文学史?就是刚才说的,文化的第一要义,是广义的整体性。加一个“广义的”。如何在这个整体性中取得一个我们自己的制高点。
  ▲《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
  ▲“文学是可爱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要有耐心读古人的东西,要体谅他们的好奇心,如鬼怪之类。现代人喜欢真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以为已写得很真实了,到陀氏一出,啊!文学能那么真实!到普鲁斯特,更真实。
  ▲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将相画,要么春宫图。
  ▲福克纳领诺贝尔奖时说:说到底,艺术的力量是道德力量。大鼓掌。可他平时从来不说这些大道理。他书中不宣扬道德的。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耐性多好!哪里宣扬什么道德。
  ▲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中国近百年没有文学杰作。所谓继承本国传统,吸收外国经验,都是空话。什么“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还是不知“人性”为何物,只会向怪癖的人性角落钻,饥饿呀,性压抑呀,好像“人性”就只一只胃,一部生殖器。
  ▲自己不会写通俗小说,但我非常尊重通俗小说。这是文学上的水、空气,一定要有。最好在三十岁以前读,而且一口气读完。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第一讲]谈自己的作品
  *说得性感一点:这是不公开的。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前几年的课,是补药,现在吃的,是特效药。
  *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鲁迅时代,否认古文,但鲁迅古文底子好,用起来还是舒服。
  *这么一段序中之序,说老实话:搭架子。搭给人家看。懂事的人知道,“来者不善”,不好对付。要有学问的。
  *要一刀刀切下去,像山西刀削面。鲁迅很懂这东西。
  *莫扎特,差一点就是小孩子,幼稚可笑,但他从来不掉下去。
  *写作是快乐的。如果你跳舞、画画很痛苦,那你的跳法、画法大有问题。
  [第二讲]再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一篇文章,你要动手写,全部精力要定在头一句。中国从前叫做“破题”。一法是正面破题,一法是意外的侧面的来。
  *把整个题破掉,一般说,这种破法是傻的。但我把谜底拎在前面是比较大胆的——你得估量你在后面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发挥。
  *我反对用韵。反对用韵,用起来就好。
  *我早就有艺术家不能当哲学家的想法。康德要是做音乐家多好,二律背反一定很好听,小提琴、钢琴一起来。
  *要用力气,所谓用力,就是举重若轻。
  *大家自己对自己,要落落大方。
  [第三讲]续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在正经的场合,想到很不正经的事,很难控制。陀思妥耶夫斯基上刑场,注意到卫兵第三个铜扣生锈了。
  *英国苏佛克郡,我没去过,用资料用得好,比去过还好。去过了,外文不懂,东西太多,反而不好写。
  *这篇倒是我从前在大陆时写的风格,出来后,是换一种写法的。回头看,可传。幸亏那时写了,现在到底老了。那时居然有那种青春,借你们青春的光。我年轻时的东西,毁掉了,追不回来,这是青春的回光。
  *文中的作者,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是一个精灵。精灵,往上跳,天使,往下跌,魔鬼,他不跳,不跌,装出要跳要跌的样子,让人发笑。
  *天使,魔鬼,一属天堂,一属地狱,都是有单位的。精灵是没有单位的。你找他,他走了,你以为他不在,他来了。
  *我在艺术上求的是精灵这种境界。
  [第四讲]谈加缪,兼自己的作品
  *不用别人的话,自己讲,讲得再不行,文章总是本色的。炒青菜,总是好的。
  *我纪实?很多是虚的。全是想象的吗?都有根据的。写写虚的,写实了;写写实的,弄虚了——你们画画的几位,实的有本领,虚的不行。
  *道家语:“天风吹下步虚声”。“步虚”,在空的地方走。我的文章,常是“步虚”。
  *但这种“悬念”,要松。松嘛很松,绳子嘛是一条绳子,悬在那里。文字不要写死。
  *小孩总想模仿。我自杀过,蚊帐绳子哪里挂得住,断了,心想:还好挂不住。又想仿“割肉疗母病”,每次想,下次割,看看手臂,想,等明天吧——哈姆雷特。
  [第五讲]续谈存在主义,兼自己的作品
  *我最早投稿,十四岁。在湖州、嘉兴、上海。退稿倒没有,但少量发表。后来几十年没有投稿,出国后,又开始投稿。到现在,一个记录:没有退稿。
  *这篇,我是感情、思想、感觉,混在一起写。或思想感觉化,或感觉思想化,或思想感情化……混在一起写。以前文章中大块的理论,尽量在这篇中溶解掉,放在感觉感情中写出来。
  *这在当时,是一篇力作。但没有人问过,我也不提出。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
  *最后一段的写法,是音乐的写法。到后来是一种发作,这是音乐和写作的特权——都过去了。生活过去,人没有了,文化一定也会过去,只留下艺术,我称做“倒影”。这主题,再大也无法大了。
  *以后再出这篇,还要改。观点也要改。这篇中,说理的部分还有毛病。意象的,就没有毛病。
  *哈代说:“多记印象,少谈主见。”真好。所以哈代是我的家庭教师。
  [第六讲]谈法国新小说派,兼自己的作品
  *那天回去想想,今后发表,要改的地方大了,要改成诗。非诗的部分,全去掉。当时粉墨登场心理很重,很多粉,很多墨。
  *大家写时,不要真的老老实实去找意义连贯,而是意象上的连贯。古典写法,一定要在意象上协调。意义、意象的连贯,我是交合起来写的。
  *说穿了,这样写时,不能靠控制、设计,一定要天然流露。但平时对于音乐、蒙太奇之类,都要留心着。文学外的功夫,要纷纷落到文字上去。
  *写这一大段意象,心里狂喜。我的写法,是剑法,变化无穷,本身在变,方法在变,写的东西也在变。
  *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写呢,就这么一点。怎么写?艺术,质固然要紧,还有量的问题。所以一点感想,一点灵感,要懂得怎样装配起来。画肖像,不能画好一张脸,其他呢,不管了,那不行的。
  [第七讲]谈访谈
  *这种锻炼,很重要。在家画画,做书生,出去演讲,也要有一套。福克纳在诺贝尔奖会上轻轻讲了一通,没有反响,他不会演讲。结果第二天讲稿发表,全世界叫好。
  *艾略特会讲。不善辞令,不会演讲,也不要伤心。要学。对话,可以显示你的节制。
  *第一句就要惊人。第一句不要放过它。第一个问题不要答得太长,也别太短:正好。也不能两三句就没了,煞风景。滔滔不绝,也不行,像个啤酒桶。
  *熟能生巧。你不要以为你不能巧,你还没有熟啊。
  *高上去,高上去,说起来是个本质的问题,其实也是个方法论。
  [第八讲]再谈新小说,兼自己的作品
  *一开头用四言古体诗作序幕。当时觉得: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写古体诗,要有现代感,又要把古典融进去。要给这种印象:何等气魄,何等来历。
  *理,容易讲清楚,真理、道,讲不清。
  *此段末一句,要讲回来。讲历史,要这样讲,又那样讲,yes,no,都要去掉。
  *你们看,魏晋人讲话都是又傲慢,又谦逊。
  *魏晋人善长啸。这是一种很个人主义的音乐,是人的高尚的兽性。
  [第九讲]谈《素履之往》
  *音乐家,自己作曲,自己弹。其他艺术家,没有这个前例。
  *我讲自己的书,不是骄傲,不是谦虚。毕竟文学和音乐不一样。我们两三知己,可以这样讲讲。在学堂、学府,能不能这样做?要看怎么做。
  *传出去,木心讲自己的书,老王卖瓜,自赏自夸。所以要讲清楚——传出去,也要传清楚。
  *文质彬彬。我不在乎这个。文质是在一起的,要文有文,要质有质。文质彬彬,我这样来解释。
  *你说这样子读者能不能懂?他懂不懂,与我无关。总会有人懂的。
  *写序是很快乐的事。什么快乐呢?自我居高临下。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写序,是该比自己高得多了,有一种快感。
  *老少两代闹不好关系,不是年龄的问题,是智慧的问题。我觉得和青年人很好相处。我懂得他们。青年人,从十四岁到二十四岁,是艺术家的年龄。热情,爱美,求知,享乐。
  ……
展开
目录
《文学回忆录》目录
【小引】
世界文学史讲座(1989—1994)听课笔记小引/陈丹青
【代序】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 梁文道
【上册】
1989年   开课引言 001
……
第一讲   希腊罗马神话(一) 005
第二讲   希腊罗马神话(二) 021
第三讲   希腊史诗 037
第四讲   希腊悲剧及其他 053
第五讲   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067
第六讲   新旧约再谈 079
第七讲   福音 091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99
第九讲   东方的圣经 107
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119
第十一讲 诗经续谈 137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149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157
第十四讲 先秦诸子:老子 167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孔子、墨子 187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荀子及其他 201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211
第十八讲 谈音乐(未记) 219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221
第二十讲 中世纪欧洲文学 241
第二十一讲 唐诗(一) 251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267
第二十三讲 唐诗(三) 27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283
第二十五讲 宋词(二) 299
第二十六讲 中世纪波斯文学 311
第二十七讲 阿拉伯文学 323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339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小说(一) 357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381
第三十二讲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 397
第三十三讲 中国古代戏曲(二) 411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425
第三十五讲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443
第三十六讲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459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473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487

【下册】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507
第四十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二) 521
第四十一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三) 537
第四十二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四) 551
第四十三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 559
第四十四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二) 569
第四十五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三) 579
第四十六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四) 589
第四十七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五) 597
第四十八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 61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621
第五十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再谈 635
第五十一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续谈 653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665
第五十三讲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瑞典文学 677
第五十四讲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 689
第五十五讲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703
第五十六讲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 719
第五十七讲 十九世纪日本文学 731
第五十八讲 二十世纪初期世界文学 741
第五十九讲 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 755
第六十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一) 769
第六十一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二) 783
第六十二讲 象征主义 795
第六十三讲 意识流 807
第六十四讲 未来主义 819
第六十五讲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及其他 833
第六十六讲 卡夫卡及其他 847
第六十七讲 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缺课) 861
第六十八讲 意象主义(一) 863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875
第七十讲   存在主义(一) 887
第七十一讲 存在主义(二) 901
第七十二讲 萨特再谈 913
第七十三讲 萨特续谈 925
第七十四讲 加缪及其他 937
第七十五讲 新小说(一) 949
第七十六讲 新小说(二) 965
第七十七讲 新小说(三) 977
第七十八讲 原样派、荒诞剧、垮掉的一代 989
第七十九讲 垮掉的一代再谈 1003
第八十讲   垮掉的一代续谈 1017
第八十一讲 黑色幽默 1029
第八十二讲 魔幻现实主义(一) 1043
第八十三讲 魔幻现实主义(二) 1051
……
1994年    最后一课

【后记】
1989—1994:听木心谈文学  / 陈丹青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目录
[出版说明]  木心的九堂文学课,陈丹青的五册原始笔记
[ 第一讲 ]  谈自己的作品 (1993.3.7)
同步阅读:《即兴判断》代序、《塔下读书处》
[ 第二讲 ]  再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3.21)
同步阅读:《九月初九》
[ 第三讲 ]  续谈萨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4.4)
同步阅读:《S. 巴哈的咳嗽曲》、《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了》
[ 第四讲 ]  谈加缪,兼自己的作品 (1993.4.18)
同步阅读:《明天不散步了》、《童年随之而去》
[ 第五讲 ]  续谈存在主义,兼自己的作品 (1993.5.9)
同步阅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 第六讲 ] 谈法国新小说派,兼自己的作品 (1993.5.16)
同步阅读:《哥伦比亚的倒影》、《末班车的乘客》
[ 第七讲 ]  谈访谈 (1993.6.13)
同步阅读:《仲夏开轩》
[ 第八讲 ]  再谈新小说,兼自己的作品 (1993.6.20)
同步阅读:《遗狂篇》
[ 第九讲 ]  谈《素履之往》 (1993.9.11)
同步阅读:自序、《庖鱼及宾》、《朱绂方来》
[ 后记 ]  总算还原了《文学回忆录》全貌 / 陈丹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