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8126
  • 作      者:
    金元浦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等著作10余种,主编“当代文化产业论丛”、“文化创意产业译丛”等40多种图书。主持国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重大项目及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个。<br><br>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复兴和中国梦的背景下写作的,阐释了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而要实现文化复兴,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本书从传统文化反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精神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儒道两家的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变革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最后提出,文化复兴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升华<br><br>
展开
目录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br>绪论★ 中国梦是文化复兴之梦 / <br>一、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br>二、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br>三、中国梦,多元汇一的丰厚内涵/ <br>第一章★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 <br>一、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 <br>二、文化发展的转型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 <br>三、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 <br>四、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起飞 / <br>五、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 <br>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要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br>成功经验 / <br>七、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更注重从GDP到人 / <br>第二章 ★文化走向国家整体构架的中心 / <br>一、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价值重估 / <br>二、国家的文化财富:信息时代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 <br>三、文化,走向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 / <br>四、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 <br>第三章★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 / <br>一、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的生产力 / <br>二、文化与经济、科技的一体化 / <br>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要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br>第四章★态势转换:文化的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 / <br>一、从全球化说起 / <br>二、全球本土化 / <br>三、全球化的新阶段——本土全球化 / <br>四、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全球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 <br>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br>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 <br>二、人本主义精神 / <br>三、天人合一精神 / <br>四、礼治精神 / <br>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br>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 <br>二、重和谐与融合 / <br>三、重实际,追求稳定 / <br>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 <br>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 <br>一、辩证思维 / <br>二、直觉思维 / <br>三、中和思维 / <br>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 <br>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 <br>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 / <br>三、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 / <br>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 / <br>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 <br>第十章★明德新民止于至善<br>——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 <br>一、先秦儒家伦理 / <br>二、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br>第十一章★守静致虚,道法自然<br>——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 / <br>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 <br>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 <br>第十二章 ★儒道思想的互补 / <br>第十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 <br>一、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 <br>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 <br>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论争 / <br>四、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 <br>第十四章★物一无文,同则不济<br>——中西文化的差异 / <br>一、中西文化的自然观比较 / <br>二、中西文化的社会观比较/ <br>三、中西文化的世界观比较 / <br>四、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 <br>第十五章★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br>升华 / <br>一、西方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融合 / <br>二、文化发展追求更协调发展、包容性发展 / <br>第十六章★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 / <br>一、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 <br>二、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转折 / <br>三、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 / <br>四、重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 <br>第十七章★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进军号 / <br>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与新思路 / <br>二、决定性作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 <br>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意义 / <br>四、找准文化发展的关节点,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 <br>五、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 <br>结语就有道而正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