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br>绪论★ 中国梦是文化复兴之梦 / <br>一、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br>二、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br>三、中国梦,多元汇一的丰厚内涵/ <br>第一章★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 <br>一、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 <br>二、文化发展的转型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 <br>三、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 <br>四、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起飞 / <br>五、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 <br>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要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br>成功经验 / <br>七、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更注重从GDP到人 / <br>第二章 ★文化走向国家整体构架的中心 / <br>一、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价值重估 / <br>二、国家的文化财富:信息时代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 <br>三、文化,走向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 / <br>四、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 <br>第三章★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 / <br>一、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的生产力 / <br>二、文化与经济、科技的一体化 / <br>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要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br>第四章★态势转换:文化的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 / <br>一、从全球化说起 / <br>二、全球本土化 / <br>三、全球化的新阶段——本土全球化 / <br>四、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全球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 <br>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br>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 <br>二、人本主义精神 / <br>三、天人合一精神 / <br>四、礼治精神 / <br>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br>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 <br>二、重和谐与融合 / <br>三、重实际,追求稳定 / <br>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 <br>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 <br>一、辩证思维 / <br>二、直觉思维 / <br>三、中和思维 / <br>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 <br>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 <br>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 / <br>三、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 / <br>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 / <br>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 <br>第十章★明德新民止于至善<br>——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 <br>一、先秦儒家伦理 / <br>二、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br>第十一章★守静致虚,道法自然<br>——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 / <br>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 <br>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 <br>第十二章 ★儒道思想的互补 / <br>第十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 <br>一、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 <br>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 <br>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论争 / <br>四、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 <br>第十四章★物一无文,同则不济<br>——中西文化的差异 / <br>一、中西文化的自然观比较 / <br>二、中西文化的社会观比较/ <br>三、中西文化的世界观比较 / <br>四、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 <br>第十五章★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br>升华 / <br>一、西方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融合 / <br>二、文化发展追求更协调发展、包容性发展 / <br>第十六章★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 / <br>一、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 <br>二、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转折 / <br>三、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 / <br>四、重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 <br>第十七章★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进军号 / <br>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与新思路 / <br>二、决定性作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 <br>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意义 / <br>四、找准文化发展的关节点,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 <br>五、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 <br>结语就有道而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