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7342
  • 作      者:
    风之子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的文章,看似各成篇章,实则主线鲜明,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解读为纲,成功穿起了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各个事件的解读。红楼一梦,引无数后人尽痴迷,风之子是书迷中的翘楚。他的解读别具特色,文章看似轻松随意,实际上肯定下了一番苦工。

  ◎第1次读风之子的文章到深夜,感觉茅塞顿开,从来没有试过这么深刻地理解《红楼梦》。
  ◎他的分析跟以往看过的所有红学分析是不同的,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牵强附会,没有生拉硬拽,无一句不精彩,无一字不珠玑,无一言不慷慨,无一篇不流泪释怀。
  ◎风之子的解读不学术,不矫揉,把《红楼梦》真实的一面一点点揭开,让我真正对这部伟大的名著开始仰视。
  ◎加入风之子的粉丝群才发现,原来有一大波“风粉”每天都在读他。
  ◎本书是风之子解读《红楼梦》的第一辑,打开了一座城堡,让我们重新进入这本伟大的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明劼,新浪博客笔名:风之子,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先后在《晋阳学刊》、《南京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云南教育学院学报》、《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中文自学指导》等刊物发表包括红学研究在内的学术论文二十余万字。目前致力于《红楼梦》文本研究,在新浪开设红学博客,文章获得新浪文学博客强力推荐,博客流量已过千万,拥有大批忠实读者和网络粉丝。

展开
内容介绍

  《风语红楼:风之子解读,红楼梦。》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红楼梦》,通过对曹雪芹温婉平静、华美迤逦的文字进行研究,能够透视到这座文字迷宫中暗流激涌、斗争残酷的真实情况。作者从多角度分析人物特征、关系、脉络和结局,分为五章:
  ◎情天情海幻情身
  ◎金玉良缘大阴谋
  ◎木石前盟真爱情
  ◎泪尽而亡林黛玉
  ◎芳龄难继薛宝钗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夫人果真是“菩萨心肠”吗
  《红楼梦》中的女性,信佛的不少,可是真正“吃斋念佛”的却只有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那么,王夫人果真就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吗?在我看来,却是未必。
  如果说“金玉良缘”的阴谋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情有可原,毕竟作为母亲,在古代,她有权利为儿子挑选妻子,那她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根本经不起推敲了。这位在众人看来什么事也不过问,沉默寡言,“木头”(贾母语)一样的王夫人,其实内心潜流汹涌,深谋远虑,绝非寻常女流之辈。
  首先,她有极强的权利欲。王夫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荣国府的“第一夫人”和“实际操控者”。为此,她不遗余力,先是促成了贾琏与王熙凤的婚姻。贾琏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虽然不甚成器,但这个身份十分重要,因此,他成为了荣国府实际的管理者。但是,让侄女王熙凤成为贾琏的妻子以后,由于王熙凤的能干和泼辣,“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被他媳妇盖住了,因此,她实际上通过侄女王熙凤把长房管理家族的权利夺了过来。至于她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促成宝玉与宝钗的结合,固然有姐妹亲上加亲以及宝钗人品俱佳的考虑,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试想,如果精明不亚于王熙凤而为人却比王熙凤更好的薛宝钗也成为自己的儿媳妇,以贾宝玉的地位,王夫人岂不是更加势力强大?这样一来,无论荣国府的长房还是二房的权利都要为王夫人所掌控了。显然,从王夫人积极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膨胀的、难以控制的权利欲。
  其次,她极为自私。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很疼爱贾宝玉的,可是,如果把她的疼爱与贾母的疼爱对比起来,就会发现她的疼爱多了一些自私的成分。宝玉因蒋玉菡被打一事,就鲜明地表现出这种自私。王夫人先是以“今日越发要他(宝玉)死,岂不是有意绝我”劝贾政罢手,后又想起死去的大儿子贾珠,哭道:“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里,她劝贾政所有的缘由都是从自己这里出发的。可是贾母就不同,她的出发点是宝玉禁受不住如此毒打,面对贾政的辩解,老太太是这样说的:“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这里,所有的出发点都来自于为宝玉着想。这就是自私的爱与无私的爱的区别。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儿子贾宝玉都是贾母自幼带大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王夫人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对儿女尚且如此,那么,对其他人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第三,她极为冷酷。金钏之死,固然有宝玉胡闹,金钏不自重的一面,但如果是稍微有一点怜惜服侍自己多年的贴身丫环之心的话,只要在他们刚刚开始搭讪时醒过来就是了。只要她一醒,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既成全了母子的体面,也成全了主仆之情,因为王夫人实际上并没有睡着。可是她不,她要逮个正着,然后一个巴掌,把金钏打出去,直至把女孩逼死,全然没有一点儿怜惜之情。还有在查抄大观园时对于晴雯的处理,轻易听信几个婆娘的诬告,不问青红皂白,就撵了出去,直接导致了晴雯之死。小说多次说过,贾府的家风,历来是“宽柔以待下人”,应该说,身为贾府的丫头仆人,相对还算幸运的。纵观整部小说,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刻意虐待下人的事情,即使焦大那样把贾府最见不得人的丑事——“爬灰”抖出来,也没有被打死。可是,小说里唯一两个遭迫害死去的丫环,都出自王夫人之手,其冷酷可见一斑。
  第四,她极为伪善。金钏一死,她先撒谎说是因为金钏“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显然,她难受的是这件事和自己脱不了干系,而且撒谎的本事不小。紧接着她立马便接受了宝钗的关于金钏“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说法,并认同了宝钗说如果金钏“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的劝解。其后,又用五十两银子以及把金钏的每月一两月例钱给妹妹玉钏作为弥补,将此事摆平。而尤其能表现她伪善的就是,在金钏死后,她竟然对宝钗说,金钏“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伪善、撒谎成性的女人!
  这就是号称天天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的内在品行。这样的人,能有一颗“菩萨心肠”吗?此外,最具有讽刺意义的就是,心中有佛的人(比如贾母)倒不一定天天念佛,心中无佛的人倒把自己打扮得“苦行僧”似的,这是作者多么大的反讽和嘲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从赞赏女性、崇拜女性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他笔下的女性,几乎都比一般男子有独到之处,也因此,他即使是写女性不好的地方也是非常含蓄和委婉的,比如秦可卿的死、薛宝钗的“深”、王熙凤的“奸”等等,对王夫人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对于《红楼梦》中女性,即便是有负面价值色彩的,我们也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毕竟,王夫人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她即使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林黛玉也基本做到了有礼有节。总之,《红楼梦》里面的女性,在曹雪芹看来,都比男人出色,都是值得或赞赏或惋惜或崇拜的。也就是说,《红楼梦》里女性的“反派”都是相对的,甚至是弱化的,需要细心体会。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门第大比拼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把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的爱情悲剧理解为“门”不当,“户”不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误读”。而误读的原因在于林黛玉所谓“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表白以及黛玉父母双亡的现实。
  而且,一般来说,认为林黛玉家与贾府门不当户不对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认为薛家和贾家门户相当了。
  那么就来一场贾家、林家和薛家的门第大比拼吧,看看到底是哪家更厉害。
  贾家,是国公世家,爵位为公爵。
  林家,小说第二回即写道: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这段话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林家祖上是封过侯的,中国古代的爵位顺序是王、公、侯、伯、子、男,侯爵的爵位已经很高了,贾母的娘家也是侯爵;
  2。林如海,也就是林黛玉的父亲的官职是钦点巡盐御史,是皇帝派出去巡视盐务的钦差,御史相当于副部长级别,而当时贾家唯一出任实职的贾政只是工部员外郎,也就相当于现在建设部的一个副司长,副厅级待遇;
  3。林如海是科举考试的探花,也就是全国第三名,是相当厉害的读书人。从贾政因为贾宝玉不好好读书而经常呵斥甚至责打,就可以知道贾家乃至当时社会对科举出仕的推崇程度了。
  仅从这三点来看,贾家仅仅是祖上的爵位要比林家高一级,贾家的宁荣二公是国公,而林家祖上是侯爵,但是从后辈的发展来看,林家的情况要好于贾家,也就是说林家的后代更加成器。这说明,林家不仅和贾家门户相当,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家世,难怪贾母要把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
  再来看薛家,小说第四回门子为贾雨村开出的四大家族护身符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之语,说的就是薛家。关于薛家的注释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请注意,这里薛公的“公”不是指爵位,而是一种尊称,薛家之祖的官职是所谓“紫薇舍人”,根本连最低的男爵的爵位都算不上,不过是个“虚名”。小说第四回又详细介绍了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说来说去,薛家也就是一个“皇商世家”而已,即古代专门为皇家采买置办各种物资的特权商人,这样的家世,怎么能跟林家比呢?要知道在古代,商人家庭是根本无法和王侯、诗书世家相提并论的,优势无非就是钱多而已。即便是说到财富,薛家其实也已经大不如前了,小说就有薛宝钗亲口对姨妈王夫人说的一句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这分明是现在已经败落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但是,即便说到财富,其实林家也不比薛家差。只要看看贾母这位史侯家的千金小姐就可以知道,同样是世袭侯爵出身的林家有着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不可能寒酸到哪里去,而且,林如海还是现任的高级官员。
  一来侯爵门第的林家其富贵程度肯定不会低于贾母的娘家保龄侯史家;二来林家至林如海一代依然公正勤俭,并没有像贾府那样穷奢极侈,积蓄肯定比贾府多;三来林家人丁不旺,家族人少,花销自然也少,不像贾府那样家大业大,花销也大;三来林如海不仅官职比贾政高,而且是管理盐务的肥缺。因此,可以肯定,林家的财富并不在贾府和薛家之下,而且,林家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也就是说这些庞大的财产,全部是林黛玉的。也因此,林黛玉其实是一位“富得流油”的侯门千金小姐,其门第身份不仅比薛宝钗要高贵得多,而且配贾宝玉简直是绰绰有余,她自谓的“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不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处境的比喻,表达的是一种心境,并不真的说她自己出身很低,家境贫寒。
  在接近八十回的时候,贾府已经露出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狼狈相来,贾琏处理尤二姐的后事竟然筹不够钱,就连应付宫内太监和日常开支的钱也成问题了。而在前八十回,林如海病重以及去世期间,贾母命贾琏带着林黛玉去探视,在林如海死后,贾琏帮着处理了林家的资产和后事,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托管”了林家的财产。到高鹗续本后四十回,贾琏“突然”就有了二百万两的体己银子,这不能不说是高鹗续本的一个“神来之笔”,他很深地体会到了曹雪芹的“用心”。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研究文章已经表明,就是贾琏在处置林家产业时中饱私囊贪污的。而能够从中揩油二百万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可以肯定的是,林家的大部分财产是被贾琏处置了带回了贾家的。这两百万只是“小财”而已。这样来看,林家难道没有薛家富裕吗?
  还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在前八十回,贾宝玉派小丫环坠儿去送东西,恰好碰到“贾母派人送钱过来”,这说明林黛玉除了跟所有姑娘一样从王熙凤那里领取例钱外,还有贾母的特殊关照。而在所有的姑娘当中,林黛玉也是出手最大方的,她不仅抓了两大把钱给佳蕙,而且还不止一次拿钱给老婆子买酒斗牌。这些都说明林黛玉另有经济来源,手头很宽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林家的富有。
  其实,林家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人丁不旺,到林如海这里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而已。但这对于已经窘迫得要揭不开锅的贾府来说,应该是大大的好消息。
  因此,在这场贾家、林家与薛家的门第大比拼中,林家以无可争议的压倒性优势胜出,所谓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是在于“门”不当,“户”不对的解释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贾母为林黛玉的婚事和薛姨妈作交换
  如果真的以为贾母和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至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以贾母的胜利和王氏集团的失败而告终,薛宝钗察觉宝黛的真挚爱情主动退出,和林黛玉成为义结金兰的好姐妹,薛姨妈随后也表示放弃,只有王夫人一人还不死心,那就错了。
  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不会不知道王夫人的心思,她也知道宝黛的婚姻还存在着变数。所以,第二十九回以后,到第四十五回,甚至到第五十七回,还有一股线,那就是贾母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的进一步谋划,而这种谋划是非常精细和隐秘的,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当我们把其间的一些已经分析过的事件结合起来,真相马上就变得清晰起来了。
  第一,薛家来京投奔贾府,其实就是想依靠贾府的力量重振薛家,首先是希望薛宝钗能够成功入选宫中,而入选失败之后,又开始寄希望于嫁给贾宝玉,于是,有关“金玉良缘”的说法从第八回开始悄悄蔓延,甚至贾妃也参与进来,赐给薛宝钗和贾宝玉同样的礼物,造成了林黛玉精神上的巨大紧张和不安全感,为此和薛宝钗对掐,和贾宝玉吵嘴,闹得鸡犬不宁,这就和贾母的关于宝黛联姻的计划相冲突了,于是,贾母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不得不出手,粉碎了金玉良缘的阴谋,并且做通了贾妃的工作,不再参与此事;
  第二,第四十五回,薛宝钗主动和林黛玉交心,化解冲突矛盾和误解,从此由于薛宝钗的转变,薛姨妈也开始转变。但是,关于薛姨妈的转变,不能全部归功于薛宝钗,而主要归功于贾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至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以后,贾母围绕林黛玉婚姻和未来的一切谋划,都围绕着一个人来进行,这个人,就是薛姨妈。
  就在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和薛宝钗义结金兰后,继薛家举家投奔贾府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第四十九回薛蝌和薛宝琴来投奔薛姨妈,其实也就是投奔贾府。薛蝌、薛宝琴投奔,打着为妹妹薛宝琴完婚的旗号,但是,居然连梅翰林家不在京城而在外地任官都不知道,说明梅家和薛家早就断了往
  ……

展开
目录

序 
第一章  情天情海幻情身 
第一节  淫丧之谜 
秦可卿 “淫丧天香楼”真相 
秦可卿之死为何致其丫鬟悲惨结局
秦可卿为何会屈服于贾珍的淫威 
秦可卿在贾府是怎样的境况 
王熙凤“推病”与尤氏“装病” 
尤氏偷窥的重大意义 
秦可卿病死只是个障眼法 
误诊怀孕险些要了秦可卿的性命 
焦大被发配到哪里 
第二节  真假公主 
秦可卿真是公主吗 
秦可卿卧室陈设说明什么 
秦家与贾府有何瓜葛 
贾政早就告诉我们秦可卿不是公主 
第三节  禽兽父子
贾蓉是怎么知道秦可卿和贾珍奸情的 
贾珍怎样毁了秦可卿又毁贾蓉 
第四节  可卿可钦
王熙凤与秦可卿为何要好 
王熙凤知道秦可卿和贾珍的私情吗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哪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秦可卿一家父女姐弟情深 
秦可卿爱贾珍吗 
秦可卿一语贬尽贾府须眉 
秦可卿托梦与贾兰中兴 
秦可卿如何情天情海幻情身 
第二章  金玉良缘大阴谋
第一节  婚姻之争 
“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贾母如何破解“金玉良缘” 
贾母和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 
薛宝钗为何“落选” 
王夫人是如何“挤兑”林黛玉的 
林黛玉果真是“小心眼儿”吗 
贾母喜欢薛宝钗吗 
王夫人为何如此厌恶林黛玉 
第二节  王氏集团 
王夫人果真是“菩萨心肠”吗 
薛宝钗到底有多“厚道” 
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王夫人和薛姨妈说家务事的玄机 
从周瑞家的送宫花看王派势力 
薛宝钗怎样因贾母为其过生日而狂喜 
薛宝钗到底想不想嫁贾宝玉 
第三节  走出炼狱 
薛宝钗到底爱不爱贾宝玉 
如何客观看待薛宝钗 
薛姨妈已无嫁薛宝钗给贾宝玉之心 
究竟何谓“钗黛合一” 
第四节  荒诞姻缘 
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到底是啥关系 
“金玉良缘”的荒诞性 
薛宝钗的金锁是薛家自制的 
曹雪芹对“金玉良缘”的真实看法 
后人如何误信了“金玉良缘” 
第三章  木石前盟真爱情
第一节  似曾相识 
宝黛的爱情如何用“木石前盟”解释 
贾宝玉和林黛玉怎样“一见钟情” 
贾宝玉为何深爱林黛玉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林黛玉是怎样降服贾宝玉的 
贾宝玉是怎样维护林黛玉的 
贾宝玉为何以旧手帕赠林黛玉 
贾宝玉的爱情观怎样从朦胧到自觉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伟大在哪里 
林黛玉初到贾府即与贾宝玉同居一室 
林黛玉初到贾府为何与贾宝玉同居一室 
第二节  贾母计划 
贾母初见林黛玉表现为何如此夸张 
贾母为何如此疼爱林黛玉 
贾母为何力主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门第大比拼 
贾母为何难定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 
贾母为薛宝琴说亲的对象是贾宝玉吗 
贾母会因林黛玉体弱放弃宝黛婚姻吗 
贾府为何能够托管林黛玉家的家产 
贾母为何突然向王夫人发飚 
贾母给林黛玉的钱从哪里来 
贾母到底有多爱林黛玉 
林黛玉的后台除了贾母还有谁 
王夫人的“不喝茶”与贾母的“换窗纱” 
贾母内心隐秘的女儿情结 
贾母为何不早早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 
贾母赐菜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奥妙 
贾母怎样设计贾府未来 
贾母为林黛玉的婚事和薛姨妈作交换 
贾母的“喜悦”隐含大智慧 
第三节  小夫妻俩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自惊自怪 
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的群众基础 
林黛玉其实想过和贾宝玉私奔 
贾宝玉和林黛玉乃千古知音 
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的爱情暗语 
曹雪芹曾数次想象宝黛的婚后生活 
第四节  镜花水月 
薛姨妈真的会为林黛玉说亲吗 
莺儿送林黛玉花篮的玄机 
林黛玉知道家产的处置情况吗 
贾琏如何侵吞林黛玉的家产 
贾政如何促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 
黛玉焚稿亵渎了宝黛真挚的爱情 
用近亲结婚否定宝黛的爱情很荒唐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为啥还和薛宝钗结婚 
贾府无耻地侵吞了林黛玉家的巨额财产 
林黛玉家财产的去向 
何谓贾宝玉“悬崖撒手,弃而为僧” 
贾宝玉一生只有一次担当 
第四章  泪尽而亡林黛玉
第一节  泪亡假象 
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曹雪芹怎样渲染林黛玉的悲剧气质 
林黛玉在贾府就医吃药有何玄机 
林黛玉到底得的什么病 
林黛玉放掉风筝的弦外之音 
第二节  自缢真相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 
黛玉葬花有何玄机 
《葬花词》如何隐喻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之死与王夫人脱不了干系 
林黛玉为何选择自缢的方式结束生命 
林黛玉究竟是什么花 
林黛玉究竟死于何时何地 
林黛玉之死的确切日期 
第五章  芳龄难继薛宝钗
第一节  健康假象 
薛宝钗到底得的什么病 
冷香丸证明薛宝钗得的是不治之症 
第二节  病亡真相 
揭秘薛宝钗的结局 
查抄大观园暗示薛宝钗最终归宿 
贾元春为何放弃了薛宝钗 
薛宝钗怎样酿就了自己的婚姻悲剧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 
看薛宝钗如何全身而退 
薛宝钗的独身主义倾向 
贾宝玉和薛宝钗还真的是无性婚姻 
八十回后薛宝钗离开贾府回薛家的可能 
薛宝钗其实一生担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