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当希特勒终于站在石堡的掩蔽壕外,目睹了刀割计划开始的阶段,他看见敌军数量几乎旗鼓相当。连同储备力量,希特勒共召集了由270万人马组成的137个师。为了抵御侵略者,盟军也积聚了大量师团部队——法国94个师,英国10个师,比利时22个,荷兰10个——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骑兵连。双方的军事装备也难分高下。盟军出动了野战炮,仅法国就有大约10700门,德国7400门;双方的坦克数量对比为3400辆对2500辆。但德军坦克集中在10个装甲师部队,而法国只有4个装甲师,绝大多数重型坦克都在那4个师,余者散落在几十个摩托化部队里。几乎所有的德国坦克都有无线电,盟军却只有1/5的法国坦克配备了。
在空中,纳粹德国空军占据了明显优势。敌对双方的飞机数量差不多是2:1(德国5500架,盟军3100架)。
何况即使数量相当,德国的梅塞施米特109也比盟军能飞上天的机器先进得多。
在战术才干和军纪方面,两个对手同样难分伯仲。
同德军的强调速度和移动性相比,甘末林领导的盟军恪守一战遗留下来的战略防御打法。甘末林希望战斗陷入僵局,直到海上封锁和经济遏制削弱德国的侵略行径为止。他狂妄自大,无视国防军的功勋,一味相信闪电战打得了荷兰人,打不了法国人。甘末林在马恩当过约瑟夫·霞飞元帅的作战总指挥。他至今轻信法国人胜券在握,如他所说,“1914年到1918年间,很少有德国将军任要职。”其实,恰恰相反,德国军官队伍中充实了年轻血液,而法国军官的战斗精神早已因“凡尔登恐慌”而消失殆尽。
继袭击波兰之后,纳粹德国空军再度在奇袭中大显身手。一早,亨克尔111轰炸机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70多个基地,试图使盟军空军部队陷于瘫痪。
纳粹空军还为德国的进攻模式加入新的因素。正当A集团军西行穿越荷兰、比利时的边界,以牵引英法部队主力之时,由降落伞、滑翔机、运输机运送的成千上万的空降兵交替跃进,深入盟军辖区。他们的任务是占领桥梁、堡垒等要塞和通讯中心。早在上个月入侵丹麦、挪威的时候,纳粹空军就检测过这一革命性的战术,现在德国人想大范围地应用。
在敌后散布兵力是希特勒的主意。他喜欢靠速度和欺诈取胜的特别行动,常常批评他的将军们缺乏想象力。“他们太对了,”他抱怨道,“简直毫无瑕疵。
”希特勒把空降袭击战的任务交给了50岁的空军少将斯图登特。斯图登特是普鲁士人,具有能与元首匹敌的战略想象力。一次大战中,斯图登特指挥过一个战斗机中队,其后在苏联境内的德国秘密基地训练飞行员。
……
展开
——唐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