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
1.2.1 承认自然的价值
1.2.2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任务
1.3 人类对未来生态环境与发展充满必胜信心
1.3.1 环境悲观论的预测
1.3.2 环境乐观论的预测
1.3.3 谨慎乐观主义是走向“人一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的正确观点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源与环境
2.1 全球几大环境问题
2.2 能源
2.3 我国的能源
2.4 我国的能源与环境
2.5 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6 能源环境研究大有作为
2.7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境问题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煤的清洁利用
3.1 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
3.2 我国煤炭利用现状
3.2.1 煤炭的前处理
3.2.2 煤清洁燃烧技术
3.2.3 尾气脱硫、脱硝技术
3.3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展望
3.3.1 煤的前处理洁净技术
3.3.2 常规燃煤发电厂技术的改进
3.3.3 煤的增压清洁高效利用技术
3.4 小结
思考与讨论题
第4章 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治理
4.1 机动车排放与大气污染
4.1.1 引言
4.1.2 汽车排放物及其危害性
4.1.3 排放物计量单位和排放指标
4.1.4 大气质量标准
4.2 汽车排放的净化措施
4.2.1 燃料的处理技术
4.2.2 发动机内净化技术
4.2.3 发动机外净化技术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5.1 水资源
5.1.1 水资源与水循环
5.1.2 世界水资源的利用
5.1.3 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5.2 水危机及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
5.2.1 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5.2.2 水体污染
5.2.3 水体的自净作用
5.2.4 我国的水污染现状
5.3 污水处理技术
5.3.1 化学处理法
5.3.2 生物处理法
5.3.3 光催化水质净化技术
5.3.4 污水处理一般工艺流程
5.4 城市水污染控制
5.4.1 城市水污染治理概况
5.4.2 城市水污染控制主要方法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6.1 噪声及危害
6.1.1 噪声与噪声污染
6.1.2 噪声污染源
6.1.3 噪声污染的危害
6.2 噪声的度量与标准
6.2.1 噪声的客观量度
6.2.2 噪声的主观评价
6.2.3 噪声控制标准
6.3 噪声控制方法
6.3.1 噪声控制的一般原理
6.3.2 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
6.4 汽车噪声及其控制简介
6.4.1 排气噪声及其控制
6.4.2 发动机表面噪声及其控制
6.4.3 轮胎噪声
6.4.4 车内噪声及控制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7.1 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
7.2 海洋产业
7.3 海洋污染
7.3.1 海洋污染的特点
7.3.2 海洋石油污染
7.3.3 海洋的其他主要污染
7.3.4 赤潮
7.4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与防治
7.4.1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
7.4.2 船舶污染的防治
7.5 “绿色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
7.5.1 “绿色船舶”推出的背景及概念
7.5.2 “绿色船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7.6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和中国法规
7.7 小结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
8.1 固体废物概述
8.1.1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数量
8.1.2 固体废物的形成和危害
8.1.3 固体废物的特点
8.1.4 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的原则
8.2 固体废物收运及处理
8.2.1 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及预处理
8.2.2 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及预处理
8.3 固体废物能的利用
8.3.1 矿业固体废物能利用
8.3.2 农业固体废物能利用
8.3.3 城市生活垃圾的能源利用
8.4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技术
8.4.1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途径
8.4.2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技术
8.4.3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应用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辐射污染及其防护
9.1 电离辐射污染及其防护
9.1.1 物质放射性的发现
9.1.2 电离辐射防护中常用的量
9.1.3 电离辐射的来源
9.1.4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9.1.5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及措施
9.1.6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及处置
9.2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
9.2.1 电磁辐射来源
9.2.2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9.2.3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9.2.4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9.3 热污染及其防治
9.4 光污染及其防治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新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10.1 能源的出路
10.2 太阳能
10.2.1 太阳能特点
10.2.2 太阳能利用
10.3 风能
10.4 生物质能
10.5 地热能
10.6 海洋能
10.7 氢能
10.8 小结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环境管理
11.1 环境管理概述
11.1.1 环境管理与环境管理学的产生
11.1.2 环境管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基本内容
11.1.3 环境管理的特点
11.1.4 环境管理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1.2 我国的环境管理现状
11.2.1 环境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1.2.2 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
11.2.3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
11.2.4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11.3 环境质量管理
11.3.1 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11.3.2 环境质量监测
11.3.3 环境质量评价
11.4 环境规划管理
11.4.1 环境规划的含义
11.4.2 环境规划的分类
11.4.3 环境规划的制定程序
11.4.4 环境规划中的预测方法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十三类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附录B 第一类车排气排放物型式认证试验标准值
附录C 第二类车排气排放物型式认证试验标准值
附录D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E 生活垃圾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