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防灾工程学绪论<br>1.1 灾害及其类型<br>1.1.1 灾害的定义<br>1.1.2 灾害的类型<br>1.2 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br>1.3 防灾工程发展概况<br>1.4 防灾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br>参考文献<br>第二章 地震灾害与防护<br>2.1 地震的基本知识<br>2.1.1 地震成因及地震带分布<br>2.1.2 地震波特性<br>2.1.3 地震灾害事例<br>2.1.4 地震灾害特征<br>2.2 抗震工程<br>2.2.1 建筑物的分类及其抗震设防标准<br>2.2.2 建筑场地<br>2.2.3 地震反应谱<br>2.2.4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br>2.2.5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br>2.2.6 结构抗震验算方法<br>2.2.7 几种常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br>2.3 隔震技术<br>2.3.1 结构隔震技术原理<br>2.3.2 基础隔震技术<br>2.3.3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br>2.3.4 工程应用概况<br>2.4 消能减震技术<br>2.4.1 结构阻尼消能减震原理<br>2.4.2 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br>2.4.3 消能减震体系的类型<br>2.4.4 消能减震设计<br>2.4.5 结构动力消震<br>2.5 抗震防灾应急与决策系统<br>2.5.1 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性和内容<br>2.5.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br>2.5.3 城市规划中的抗震与地震应急救灾<br>2.5.4 减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的综合对策<br>2.5.5 抗震防灾应急信息与决策系统的建设<br>参考文献<br>第三章 火灾与建筑防火<br>3.1 火灾概况<br>3.1.1 我国在解放后的火灾统计分析<br>3.1.2 其他国家或城市的火灾情况<br>3.1.3 不同场所火灾的特点和典型案例<br>3.2 火灾和防火相关的基本知识<br>3.2.1 燃烧的基础知识<br>3.2.2 火灾和防火设计基本知识<br>3.3 建筑构件的火灾试验<br>3.3.1 标准火灾试验<br>3.3.2 自然火灾试验<br>3.4 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br>3.4.1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br>3.4.2 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br>3.4.3 高温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br>3.4.4 高温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性能的影响<br>3.4.5 砌体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br>3.5 建筑火灾效应分析方法<br>3.5.1 构件内部火灾温度场计算方法简介<br>3.5.2 火安全设计基本概念<br>3.6 城市消防规划与建筑物防火设计<br>3.6.1 城市消防规划<br>3.6.2 建筑物总平面布局与防火间距<br>3.6.3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一般规定<br>3.6.4 火灾扑救与人员逃生<br>3.7 火灾后建筑物的诊断与处理<br>3.7.1 火灾后建筑物诊断与处理的程序<br>3.7.2 火灾现场调查<br>3.7.3 火灾后建筑物的现场检测方法<br>3.7.4 火灾温度推算<br>3.7.5 建筑物火灾受损评估<br>3.7.6 建筑物火灾后的加固处理<br>3.8 消防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br>3.8.1 火灾安全科学的发展动态<br>3.8.2 我国火灾和消防工作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br>3.8.3 相关的学术刊物和网站<br>参考文献<br>……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