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研究资料的说明
研究上述问题,主要是依据20世纪以来大量新发现的地方档案和基层司法实践材料,包括各种涉及工商业方面的诉讼案卷、碑刻、行规、习惯,以及地方政府、基层司法官员的相关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巴县档案》及相关材料。现存总数达11.6万卷的清代《巴县档案》(四川省档案馆收藏)是清代重庆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见证,也是清代城市商人组织历史实践活动的具体样本。档案中有关矿产开发、交通运输、货物交易、市场分配,以及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帮直接参与的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大量文件,包括行规、章程及参与诉讼的各方的相互辩驳的文件,还有保存在这些诉讼文件中用以调处当时各方关系的商业行规和商业契约等,是当时城镇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它们和那些官方调处商人之间的商业纠纷的司法记录汇聚在一起,反映了清代重庆城镇工商业行帮与官府之间、行帮之间,以及行帮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联系。
清代重庆是一个商业发达、交通位置重要的城市。移居这里的外省商民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创造了城市繁荣的商业贸易,使这座城市具有典型商业城市的特性。其居民主体是从事航运、贸易、农副产品的仓储、加工、交易的商人,是大量从事生活服务和靠手工业谋生的非农业居民。城市里有数以百计的各种行、帮、会馆、公所和神会等商人组织。一些重要的组织成立之时或者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都要向官府送禀备案,取得官府的认可,当他们之间发生业务纠纷的时候,又要呈请官府委员主持调处,直至上诉到官府衙门直接审理判决。大量的商人组织、商业行规就这样在诉讼资料中保存了下来,这些资料所记载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生动地保存了当时商业组织运行的基本概貌,反映出清代城市商人组织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真实运行状况。重庆还是清代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大城市,是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县衙的驻地,又有类似“八省会馆”这样的强势商人社团,《巴县档案》记载了城市商民与官府各级衙门交往的事例,保存了大量官民之间在政治、经济、司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互动记录。这些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和丰富生活内涵的档案史料,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城镇的社会关系及商业关系的真实图景,是我们研究历史上中国的基层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研究不能实地参与调查久远历史生活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将清代城镇商人社会的研究推进到新的水平。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重点分析,有助于我们考察清代城镇商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巴县档案》由四部分文件构成:一是清代巴县本县衙门日常行政事务中形成的历史档案文件;二是四川省其他县送来的与巴县相关事件的文件;三是朝廷、省、道、府下发的文件;四是巴县地方官员处理本地发生的各种刑事和民事案件过程中形成的司法卷宗。这些文件不仅对于研究重庆城市史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四川其他县及四川省的社会变化也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同时有助于我们了解清朝的政令贯彻执行情况。《巴县档案》是我们研究清代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变迁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无论案卷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国内现存清代县级基层档案之最宝贵者,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文献宝库。以往对该档案的使用受到国内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比较注重挖掘其中有关阶级斗争与城市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资料。四川省相关研究单位曾经整理出版过若干专辑,例如,四川大学历史系编的《四川人民反帝斗争档案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62年),《刘义顺自述》、《自立军会党名单》、《四川义和团灭清剿洋兴汉揭帖》(均发表于《历史研究》),《余栋臣起义资料补辑》(刊载于《近代史资料》)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