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而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当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超越了经验和习俗的水平,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性认识时,教育便成为教育之“学”。因而,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等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来年。但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后来,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如夸美纽斯提出了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赫尔巴特根据心理活动的统觉作用,提出了教学的四个步骤。但是,他们对自己理论的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高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