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教育演讲录》:
本来每次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找她之后,她回去总要大喊倒霉或发脾气。但是这一次没有这样,而且从那次谈话之后,一般说来直到她初中毕业没有再发生大吵大闹的事,“纪念日”她也不再提了,一度在周记上还反映了对班集体的热爱。当然这个学生问题还是很多的,而且她的这些转变也不只是由于那一次谈话的结果,班主任和同学都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那次谈话多少起了一些作用,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起了坏作用。她在谈话以后心情是较为愉快的,她回去以后只是对同学说:“我本来走到主任室门前腿都哆嗦了。”从她这句话可以看出,她那次和我谈话是准备挨训的,因此心情比较紧张,可是事实与她想到的相反,我非但没有训她,而且态度是比较温和的,先听取了她的意见,耐心地给她做了分析,给她指出了方向,加强了她改正错误的信心。这说明只有尊重学生,耐心教育,才能教育好学生。
在我的工作中也有过不少失败的教训。有一次,初二有一个班闹得不像话,我心里一着急,让班主任把班上最闹的学生找了几个到办公室,开始对他们训起来,可是当时我就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根本不在乎,不听我讲话,我尤其注意到有一个学生表现出很气愤的样子。这时我发现我的谈话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方法也不对头。当时就耐下心来改变了方式,让他们自己谈谈有什么意见,起初一个人也不发言,有两个学生甚至委屈得哭起来了。经过鼓励和动员,他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其中最主要的意见就是:“班主任和学校老把我们当作班上最差的学生,一出事就找到我们头上。”有一个学生说出了真心话:“我们都灰心了。”这说明,一方面,他们觉得学校和班主任把他们当作坏学生,他们不甘心,因此不满意,认为学校和班主任不信任他们,因此和学校、班主任对立起来,不听学校和班主任对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进步已经失去了信心,这样每次被教育以后依然故我,屡犯错误。这种事情充分说明我们过去工作中尊重学生少了一些,以致造成这样的后果。
学生对于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十分注意的,只要我们在言语之间流露出一丝看不起或讽刺,学生就会觉察到;因而他就不会再听你的话。初中某班一个教师课教得非常好,但有时说话尖刻些,学生就有意见,说这个教师爱“损人”。这样,他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可能很好。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对他们提出要求。采用粗暴压服的办法,也许表面看来可能有效,但是实际上只能造成师生更大的对立,更不利于教育,而且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没有信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扬他们的优点来克服他们的缺点。这也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要调动积极因素,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只看到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对个别学生,一谈起个别学生来就头痛,就想到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看不到他有丝毫优点。由于对学生的看法如此不全面,采取的方法当然也就不合适。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一个学生难道丝毫优点都没有吗?这是不可能的。孩子淘气顽皮,不听话,不遵守纪律是他的缺点,但是活泼、有创造性往往是他的优点。我们虽然也知道要培养学生生气勃勃,但实际上有时把学生培养成“小老头儿”。我看了《辅导员》杂志1955年第11期上一篇文章受到很大启发。它是写上海华东师大附中一个中队的活动。这个学校里有一个乱班,学生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课,却在下面画小人。有几个最淘气的学生画得最好,但画的都是侠客之类的画像。班上为此开过好多次会,都不解决问题,而且大家对开会也产生了反感。班主任和辅导员研究了这个情况,认为再开中队会已没有多大效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