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高校后勤改革的“浙大模式”探究》:
五、新形势下接待服务中心工作的理性思考
接待服务中心从1990年建立以来,已20多年,回顾这20多年历程,在后勤集团直接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关心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绩也有不足,这些都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如何在急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不仅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且是前瞻性地思考一些问题,可能更值得我们去面对和积极探索。
(一)制约因素与有利条件同时存在
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走过了30余年,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一些体制性障碍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激化。但同时,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也正可作为我们战胜困难的武器和力量。
第一,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人们对接待服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接待服务工作有时赶不上形势的飞速发展,甚至拖了后腿。这里面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二,一方面是原材料的不断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用工费用的不断涨价,而且“用工荒”的问题又不断凸现,但同时顾客的心态要求服务水准不断提高。这对矛盾也成为当今接待服务的一个难题。
第三,接待服务设施,有些已经服务到期,并开始老化,需要更新替换,恃别是邵科馆等玉泉校区、西溪校区的一些设备,同时,大客车、电瓶车有些也已急需更换或添置。
第四,接待服务工作的激烈竞争,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某些局限,接待服务中心有些还不能完全参与社会的竞争。由此,有时很难正确处理校内与校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第五,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其正面的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其反面的教训也会对我们响起警钟。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
第六,高校自身改革正在进一步开展,由此也会进一步触动后勤接待服务的改革,并使其朝着正确轨道发展。
(二)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深化
接待服务中心20多年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是接待中心从领导到每一位员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通盘规划,恪尽职守、敬业创新的结果,也是时代感召、形势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接待服务更是一项新工作,因此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主要有:
(1)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时,过度考虑稳定的因素;在考虑传统、现代、超前三者关系时,过多考虑传统因素。因此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作业,习惯于领导布置,这种传统的想法和做法,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改革的步伐,放缓了发展的速度。
(2)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时,过分强调工作是“硬道理”,必须无条件完成,学习是“软杠子”,可松可紧,可进可退。因此,工作繁忙,往往放松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虽然有时候确实也有谁先谁后的问题,但科学兼顾、两不耽误就考虑较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