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舒压,调节心情
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尽力创造干净、优雅、和谐的环境,配上背景音乐,调节气氛。让他们一边接受训练,一边听着轻松、自然、舒适的音乐,达到心情愉悦,从而调动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主动迎合老师完成康复训练任务。实践证明,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康复效果就成功了一半。
2.爱心关怀,快乐引导
多给他们父母般的爱心,温馨地体贴他们。鼓励他们与你谈话、交流、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用各种方式、方法走进他们的孤独世界,与他们同舞同歌、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对于这些脑瘫孩子来说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或家长鼓励了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训练的情绪就会高涨,训练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年龄小的学生以物质奖励为主:如发些零食、学习用品等。这些手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岁数大的孩子给予言语的鼓励、目光鼓励、安抚鼓励等等。鼓励是润滑剂,在适当的时机下鼓励能使训练的效率有所提高。
3.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康复训练是艰辛的,漫长的,进步也是缓慢的。有些练习重复了上百次,预期的效果可能是微乎其微。有些练习十分困难,需要儿童克服障碍,顽强挑战,才能有点滴进步。因此,不管是教师、家长、儿童,都应冷静面对事实,只要我们坚持信念,持之以恒,保持高昂情绪,不断挑战自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会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三、家校合作是桥梁
要真正达到康复训练的目标,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1.举办康复训练培训班
大多数家长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部分家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从下手。因此适时给予家长康复知识的培训十分重要,争取让每一个家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自己小孩给予康复练习。
2.相互协作,共同训练
教师和家长在脑瘫儿童训练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共同探究,达成共识,同时家长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较完整、系统的康复知识。如: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简单的康复设施操作等,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在家里开展对学生的运动康复训练,或者巩固和提高在学校学到的运动技能。
3.家校合作,密不可分
及时掌握脑瘫儿童在家开展康复训练的情况。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掌握每一个脑瘫儿童在家的康复情况,并针对儿童所表现的不同状况,对症下药,适时调整或舒压。脑瘫康复是长期而艰苦的。康复训练离不开家庭的协助,只靠在校的这些训练时间、训练量是不够的,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抱着最大的耐心和毅力,在康复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把训练活动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脑瘫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四、医教结合是捷径
1.专业培训,提升自己
在上级领导的帮助和关心下,我校正在积极实施“医教结合”的探索,开展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我们聘请了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生来校作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讲座,掌握了一定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知识,弥补了自己在专业成长上的不足,提升了自己开展脑瘫儿童训练的信心。
2.个别辅导,促进健康
如何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更快适应康复训练工作,帮助脑瘫儿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只靠我们的努力和医生的讲座效果甚微,为此我们请来了医生,”一对一”开展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老师们一边在一旁辅教,一边认真聆听医生的精湛技能,学生得到康复,老师得到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3.医教结合,和谐共进
我们的确要感谢医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但医生在学生康复的进程中的作用也不是主要的、万能的。把医生的本领和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经验相结合,相融合,真正走一条“医教结合”的康庄大道,才是我们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心情开朗活泼,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毅力更坚强,学生的信心更坚定。学生家长较满意,社会效应较突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