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商业模式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的影响。尽管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对创业绩效有影响,但是影响强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创业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具有相同创业要素的创业企业,创业绩效存在很大差异。商业模式代表了一个能帮助新创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它主要聚焦在企业的内部程序和架构上(魏江等,2012)。商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发挥创业者自我效能、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和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同样,在战略管理研究中也表明,企业战略在资源等内部要素与企业绩效间起到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分析不同研究的结论并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判断商业模式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4.3研究假设
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支点,创业者自我效能是表现创业者的关键维度。本研究主要采用创业者自我效能作为创业者的表现;将创业资源分为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务资源三种类型;从吸引力、盈利性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反映创业机会。下文将根据上节提出的分析框架来探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创业绩效之问的影响关系。
4.3.1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
自我效能能够预测企业的绩效表现,Baum在1994年开展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所有预测公司成长绩效的变量中,自我效能是可靠性最高、预测效果最佳的变量。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下,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问的正向关系也是存在的(Stajkovic&Luthans,1998)。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实践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会对创业行为结果产生影响。从创新的角度看,市场上大部分的突破式创新都是由个体创业者独立承担的,因此个体创业者的特征决定了公司的创业绩效。创业者自我效能高的个体能够对创业成功保持更多的信心,在创业企业中倾注更多的创业热情,并取得更高的创业绩效。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自我效能会正向影响创业绩效。例如,有实证研究指出,创业者的机会感知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管理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也另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风险容忍效能、前瞻性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我国学者刘帮成和王重鸣(2005)的研究发现企业成长和创业者自我效能紧密相关,但两者往往是不同步的,创业者的学习自我效能必须高于企业成长的水平,企业才可能平稳成长,创业者自我效能水平的成长速度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高度和速度。马鸿佳等(2008)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创业自我效能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帮助创业者识别和配置资源。创业自我效能通过资源整合过程,即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王吟吟(2012)以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群体,发现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借用Stajkovic和Luthans(1998)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创业者自我效能同创业绩效之间可能也存在着正向影响关系。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H1: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即创业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创业绩效。
4.3.2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
创业资源包括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不仅包括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知识、经验和一般技能,还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和创业资源的配置能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