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机会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33550
  • 作      者:
    翟庆华,叶明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翟庆华,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晨晖学者。长期从事创业、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创业领域,尤其关注大学生创业、创业领域的发展、不同区域的比较以及制度环境对中国创业的影响等问题。目前,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和建议被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机构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创业是我国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书以权变理论、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机会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匹配的创业模型。并以创业绩效作为判别标准,采取调节型匹配关系研究范式,实证研究了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关系以及大学生创业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依据和行为倾向两个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商业模式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的影响。尽管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对创业绩效有影响,但是影响强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创业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具有相同创业要素的创业企业,创业绩效存在很大差异。商业模式代表了一个能帮助新创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它主要聚焦在企业的内部程序和架构上(魏江等,2012)。商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发挥创业者自我效能、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和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同样,在战略管理研究中也表明,企业战略在资源等内部要素与企业绩效间起到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分析不同研究的结论并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判断商业模式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4.3研究假设
  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支点,创业者自我效能是表现创业者的关键维度。本研究主要采用创业者自我效能作为创业者的表现;将创业资源分为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务资源三种类型;从吸引力、盈利性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反映创业机会。下文将根据上节提出的分析框架来探讨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创业绩效之问的影响关系。
  4.3.1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
  自我效能能够预测企业的绩效表现,Baum在1994年开展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所有预测公司成长绩效的变量中,自我效能是可靠性最高、预测效果最佳的变量。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下,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问的正向关系也是存在的(Stajkovic&Luthans,1998)。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实践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会对创业行为结果产生影响。从创新的角度看,市场上大部分的突破式创新都是由个体创业者独立承担的,因此个体创业者的特征决定了公司的创业绩效。创业者自我效能高的个体能够对创业成功保持更多的信心,在创业企业中倾注更多的创业热情,并取得更高的创业绩效。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自我效能会正向影响创业绩效。例如,有实证研究指出,创业者的机会感知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管理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也另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风险容忍效能、前瞻性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我国学者刘帮成和王重鸣(2005)的研究发现企业成长和创业者自我效能紧密相关,但两者往往是不同步的,创业者的学习自我效能必须高于企业成长的水平,企业才可能平稳成长,创业者自我效能水平的成长速度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高度和速度。马鸿佳等(2008)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创业自我效能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帮助创业者识别和配置资源。创业自我效能通过资源整合过程,即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王吟吟(2012)以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群体,发现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借用Stajkovic和Luthans(1998)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创业者自我效能同创业绩效之间可能也存在着正向影响关系。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H1: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即创业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创业绩效。
  4.3.2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
  创业资源包括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不仅包括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知识、经验和一般技能,还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和创业资源的配置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实践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与论文结构
1.2.1研究问题
1.2.2研究结构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
1.3.2实证研究
1.4技术路线
1.5研究价值

第2章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主要概念界定
2.1.1创业的概念
2.1.2创业者的概念
2.1.3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创业者
2.1.4大学生创业企业
2.2创业研究应用的相关理论
2.2.1国际上创业研究应用的相关理论
2.2.2我国创业研究应用的相关理论
2.2.3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比较
2.3本书的理论基础
2.3.1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
2.3.2资源基础理论
2.3.3创业机会观
2.3.4权变理论
2.4本章小结

第3章文献综述
3.1创业者自我效能相关研究综述
3.1.1创业者自我效能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3.1.2创业者自我效能的维度和测量方式
3.1.3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
3.2创业资源的相关研究综述
3.2.1创业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3.2.2创业资源的相关研究
3.2.3大学生创业中的创业资源研究
3.3创业机会的相关研究综述
3.3.1机会的概念和内涵
3.3.2创业机会的来源
3.3.3创业机会的类型、维度和评价
3.4商业模式
3.4.1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3.4.2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3.4.3商业模式的测量
3.4.4商业模式的类型
3.5匹配的相关研究综述
3.6创业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3.6.1创业绩效的内涵
3.6.2创业绩效的维度和测量
3.6.3大学生创业中的创业绩效研究
3.7文献综述总结

第4章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
4.1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机会与商业模式匹配的创业模型
4.1.1经典创业模型的比较分析
4.1.2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机会与商业模式匹配的创业模型
4.2基于绩效标准的分析框架
4.3研究假设
4.3.1创业者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
4.3.2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
4.3.3创业机会与创业绩效
4.3.4商业模式的调节作用
4.4理论模型总结
4.5本章小结

第5章实证研究设计
5.1变量的测量
5.1.1创业者自我效能的测量
5.1.2创业资源的测量
5.1.3创业机会的测量
5.1.4商业模式的测量
5.1.5创业绩效的测量
5.1.6控制变量
5.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修正
5.2.1调查问卷的设计
5.2.2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5.3数据的发放与回收
5.3.1数据收集
5.3.2回收率
5.3.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4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5.4.1分析方法
5.4.2匹配的检验方法
5.4.3分析工具
5.5本章小结

第6章假设检验
6.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2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2.1信度检验
6.2.2效度检验
6.3实证分析
6.3.1实证分析的步骤与逻辑
6.3.2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6.3.3商业模式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6.3.4商业模式的调节作用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1.1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影响创业绩效
7.1.2商业模式以调节作用方式影响创业绩效
7.1.3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和机会与商业模式存在着匹配关系
7.1.4创业企业选择和设计商业模式的依据和行为倾向
7.2理论贡献
7.2.1以匹配思想为核心逻辑构建了创业模型
7.2.2探究了商业模式在引致创业绩效中的作用方式
7.2.3实证研究了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和机会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
7.3管理启示
7.3.1以创业者自我效能、资源、机会及其与商业模式的匹配来评价和预测创业活动
7.3.2创业企业应选择或设计清晰的商业模式
7.3.3创业企业要避免盲目模仿和复制他人的商业模式
7.3.4行为倾向与引致高绩效行为之间有差异
7.4研究局限与展望
7.4.1研究的对象和样本的数量
7.4.2变量的选取和测量
7.4.3研究方法的选择
7.4.4匹配的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创业企业调查问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