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如果将领导者的形象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这一个体是在一个庞大的场域中存在并且扮演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根据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迪厄的观点,所谓的场域,是指“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依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问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②。媒介可以看作一个场域,它提供了一个展示形象、传播观点、分享观念的平台,同时又以自己特殊的连接功能,打通了人与人之问、人与社会之间的隔离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若无大众媒介,形象问题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得到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以及领导学等多学科的关注,也正是有了大众媒介,领导者本身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公开的、通过媒介进行的“表演”活动。领导者所言、所行都因为媒介的存在而区隔成两个通过媒介进行勾连但并不对称的空间——以领导者的自我表现为内容的形象自塑空间和以媒体报道所展现的他塑空间。形象自塑空间与他塑空间之问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是本书研究分析的着眼点和探究的核心问题。
本书以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以领导者形象的建构、传播、解读和评价为基本研究内容和框架,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理清领导者公众形象与大众媒介、社会公众的关系。
本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探讨和梳理领导者的公共形象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从管理学、形象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探析领导者形象的内涵、构成要素、本质特性、影响因素及作用影响等,多角度深化对领导者形象的解读和理解。
其次,探讨和分析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建构与解构的问题。本书将结合媒介功能理论和传播规律,探析媒介传播对领导者形象传播的凸显作用和制约因素,并通过中外媒介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领导者形象传播特点的比较研究,全面深入地解读媒介传播对领导者形象传播的影响。
最后,分析和探讨领导者形象与传播环境的互动关系。领导者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各种要素综合制约和影响着领导者形象建构的各种可能性,而环境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演变。本书将围绕领导者、媒体、公众三者的互动关系以及新旧媒体关系,探讨领导者形象与时代、历史特征的关联。
本书研究框架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领导者的形象是什么,如何以多学科的视角解读领导者形象,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领导者形象的本质和特性,领导者的形象是如何生成的,它的生成与其特定的传播环境或社会背景存在怎样的关联;
第二,领导者的形象如何实现由个人形象到公众形象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体的发展对领导者形象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层面,媒介类型与报道方式等与领导者形象传播有何关联,领导者媒介形象的呈现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中外媒介在领导者形象传播方面有哪些差异,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在领导者形象传播建构方面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第三,公众在领导者形象生成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公众对领导者形象有哪些期待,公众期待与领导者形象塑造有哪些内在的关联,公众如何认知和解构领导者的媒介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众对领导者形象认知和评判状况如何;
第四,从领导者公共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角度看,领导者的媒介素养与形象传播之间有哪些影响,领导者公共形象的传播和建构可以实施哪些策略,突发危机事件对领导者的形象建构和传播有哪些影响;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