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董事会权力法律制度研究:理论与规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70988
  • 作      者:
    王勇华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勇华,湖北荆门市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法学博士,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证券业从业资格,现为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究院院务部主任、副研究员。具有多年企业法务从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先后在《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个人专著有《穿越公司的边界:企业集团五个特例法制研究》,曾参与编撰《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和《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最新案例研究》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商事法专题研究文库·董事会权力法律制度研究:理论与规则》主要运用分析法学的方法,抽丝剥茧,揭示了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性质,即公司团体内部特殊法律行为和公司意思形成机制。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实现了从法学理论角度,将董事会权力的内容、公司机关分立原理、董事会决议效力规则以及公司意思形成机制多元化等公司法的核心理论问题,与法人制度和理论的统合分析,充分演绎了商事组织架构和法律规则的精奥之处。《商事法专题研究文库·董事会权力法律制度研究:理论与规则》对公司法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2.权力概念的法律外延:权力在私法领域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说明在私法或者公司法领域提出权力概念的合理性,除了从纯理论和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之外,还需要补充一些更贴近实际的论据。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私法领域存在权力概念已经是既定事实。这一点在代理法和信托法等领域表现的最为突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享有的均为权力。这些论据能够说明私法领域中除了权利之外,同样存在权力。
  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拥有的权力通常被认为是代理权。英语文献中认为代理人享有权力(power)的说法非常普遍。英美代理法中代理人享有的权力与大陆法系民法中的代理权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领域,关于代理权的性质,有人认为系权利,也有认为是资格或地位。民法学界通说认为,代理权系使以代理人名义所为法律行为的效力得直接归属于本人的法律上的权能。此法律上的权能本质上是一种资格或地位,虽为独立法律上之力,但非属所谓权利或能力。其所以非属权利,因代理权非为代理人的利益而存在,而是为本人的利益而赋予(法定、意定或指定);其所以非属能力,因其非在使代理人取得某种权利或义务,乃在扩大本人的法律上交易活动(扩张和补充私法自治)。
  信托制度产生于英美“用益”(use)这一古老的法律制度,因此,在英美法文献中通常用“powers”(权力)一词来指示受托人所享有的在管理信托中所拥有的选择权、借贷权、抵押信托财产、从事大额自我交易、职务委任等权力。汉语文献对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所拥有的权力的性质鲜有论及,但普遍认为受托人享有的是广泛的管理处分权并认为信托人执行职务之监控设计是为了“平衡受托人之权力”。
  既然在代理法和信托法领域都存在权力现象,权力现象存在于代理法和信托法领域并没有导致与既有法律体系的冲突,那么,可以想见只要论证清楚、说理透彻,在公司法领域中引进董事会权力概念也不会导致权力概念与既有法学概念体系的冲突。当然,本书提出代理法和信托法上的权力概念,并不是说这两个法域的权力概念之本质与董事会权力概念的本质相同。代理法上将代理权力界定为权能、资格或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并不是没有争论,信托法上对受托人的权力概念之法律性质还缺乏清晰的界定。本书在此提出这两个法域的权力概念只是为了说明私法领域中使用权力概念并非公司法上特有的现象,至于代理法和信托法上的权力概念的含义并非本书关注的内容,应该留待部门法的理论研究来解决。本书所要解释的是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性质等问题。
  (三)董事会权力法律性质初步分析
  目前我国公司法学界并没有对董事会权力这一概念给予较多关注,至于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性质及其意义的研究成果更是付之阙如。权利、职权、权限、职责等与权力概念的混用现象在我国公司法学界表现的非常突出。虽然我国有少数学者也使用了董事会权力概念,但本书认为,这种对权力概念的使用,要么是受英语文献影响的结果,要么就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随意使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第一章  引言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内容
第二章  董事会的生成原理及其法律性质
第一节   董事会制度的源流之初探
一、董事会制度之“源”
二、董事会制度之“流”
三、董事会源流的启示
第二节   董事会制度的生成原理:经济解释
一、集中管理说
二、利益调节   说
三、公司监督说
四、小结与启示
第三节   董事会制度的生成原理:法律解释
一、法人行为能力的两种解释路径
二、法人获得行为能力的分析方法
三、法人行为能力的理论基础分析
四、机关说解释法人行为能力的优越性
五、英美法系公司理论对机关说的态度
第四节   董事会的法律性质及其特征
一、董事会的法律性质
二、董事会的法律特征
三、董事会形成公司意思的理论缺位
第三章  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性质及其推论
第一节   董事会权力的内容:论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同质性
一、董事会权力的主要内容
二、董事会权力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性质:公司形成其经营意思的机制
一、董事会权力:建构公司意思形成机制
二、董事会决议:团体内部特殊法律行为
三、小结:董事会权力具有特殊法律地位
第三节   董事会权力的本质特征:论意思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多数决的理性基础
二、程序决的理性基础
第四节   董事会权力的法律意义:公司法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董事会权力运行的逻辑结果:公司机关分立之法理
二、董事会权力运行的效力规则:决议效力规则之法理
三、董事会权力运行的替代机制:意思形成机关之替代
第二部分:具体规则
第四章  董事会权力运行空间之研究:以董事会权力范围之判断规则为中心
第一节   确定董事会权力范围的基本规则及其缺陷
一、董事会权力边界的基本规则
二、董事会权力范围规则的缺陷
第二节   章  程性文件作为董事会权力范围判断标准
一、英美法系的经验
二、大陆法系的经验
第三节   决议事项作为董事会权力范围的判断标准
一、英美法系的经验
二、大陆法系的经验
第四节   董事会权力边界的界定规则与我国公司法
一、董事会权力范围之判断规则
二、我国《公司法》第46条分析
第五章  董事会权力运行方式之研究(一):以董事会决议规则及其法理为中心
第一节   董事会会议召集规则和通知规则
一、董事会召集权人
二、董事会会议通知
第二节   董事会决议规则和决议形式
一、董事会决议之要件
二、董事会权力独立性
三、董事会决议之形式
第六章  董事会权力运行方式之研究(二):以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为中心
第一节   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的实践形态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的实态考察
二、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的理论冲击
第二节   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法律效力分析:解释论上之考察
一、学说观点之归纳
二、解释论上之考察
第三节   董事会权力运行替代机制建构规则考察:立法论上之探索
一、法国公司组织结构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法律实态考察
二、大陆公司法董事会权力运行之替代机制:营业委任
三、英美公司法董事会权力运行之替代机制:影子董事
四、董事会权力运行之替代机制的理想范式:股东协议
五、我国董事会权力运行之替代机制的设定原则和路径
第四节   小结:公司经营方式的自由化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