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政治学要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5760
  • 作      者:
    蒋德海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蒋德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上海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松江区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腐败不可避免论的实质是腐败合理》《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遭遇》《精神文明建设要超越伦理本位传统》《Civilization based on Ethics and Morality or based on Law?》(U.S.A《Issue paper》)《论中国检察权的控权本质》《论宪法的控权本质》《法治现代化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律权威和中国检察的宪法复归》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法政治学要义》是一本关于法政治学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共分17章,内容包括:政治学、法学和法政治学的概念;政府公信力及其打造;民主政治和公德建设;民主政治要超越“官德”传统;民主政治和监督法治;协商民主及其完善;司法公信和政治文明;宪法法治和宪法;深层次反腐和民主建设;“中国式民主”要纳入民主的轨道;顶层设计:从民主参与到共识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平对待权有三个特点。(1)精神的独立和行为的自由。它不依附或受制于任何人,能作为社会的正式成员被公平地对待,同时能够公平地对待他人,而由这种公平对待带来的对人的尊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起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热情,使公民不仅能够最广泛深入地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而且能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并能在最大限度上享受到这种公平参与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欢愉。(2)在社会物质基础层面,它要求社会给予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能够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待遇,使其经济上不仰仗别人,不乞求别人。因为只有如此,他才可能享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也才能保持其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愉快,正常地行使其各项权利。(3)在法律生活中,这种体现人权的“自我享受”的人的尊严,不仅要求人都受到公平对待,还要求公平对待一切人。因此,公平对待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人都受到公平对待,意味着自然人可以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而公平对待一切人,意味着自然人做了法律所不允许的事就不会有自由。前者体现出法律对自然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后者则能够有效防止个人、团体和权力对社会的危害。显然,公平对待权的内涵和范围更广,意义也更深刻。
  从内容上看,平等权强调的是无差别。梅因写道:“我以为人类根本平等的学理,毫无疑问是来自‘自然法’的一种推定。‘人类一律平等’是当时法律命题之一,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命题。”而公平对待权则尊重人的需要,即在人与人之间要体现人格的尊严,要用尊重人的方式来对待人。而为了实现人格的尊严,有的时候反而要强调差别。比如,同样是诉讼,富人和穷人就不一样。富人请得起律师,甚至是大律师。而穷人则请不起律师,这样就对穷人不公平。而能否为穷人请一个律师就与穷人的人格尊严有关,就需要不同却公平的对待。欧陆有些国家甚至连交通罚款数额都因人而异。它根据当事人的年平均收入,同样是违章超车,罚款就有很大的差别。从平等权看,似乎不公平,但从公平对待权来看,则具有正义性,因为大家从收入中拿出的罚款比值是相同的。为什么有些表面上不平等的现象能够得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符合公平对待权的要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政治学、法学和法政治学/1
第一节 法与政治/1
第二节 从政治学到法政治学/7
第三节 法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6
第四节 法政治学的重大问题/21

第二章 民主政治和公平对待权/39
第一节 公平对待权是用人道的方式对待人或被人对待的权利/39
第二节 公平对待权优于平等权/45
第三节 公平对待权是人格尊严权的深化/54
第四节 完善公平对待权/59

第三章 权为民所赋和民主/64
第一节 权为民所赋是马克思所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两大原则之一/64
第二节 权为民所赋决定了权力的行使/71

第四章 政府公信力及其打造/78
第一节 我国政府公信力分析/78
第二节 信息公开和政府公信力/81
第三节 以诚信政府化解“塔西佗陷阱”/84

第五章 民主政治和公平正义/90
第一节 公平正义和近代政治的进步/90
第二节 当代社会和公平正义/94
第三节 以公平正义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101

第六章 民主政治和公德建设/107
第一节 公德的内涵解析/107
第二节 公德的三种形式/112
第三节 公德和私德的关系/121
第四节 公德建设的思路/126

第七章 民主政治要超越“官德”传统/130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德”及其作用/130
第二节 人民公仆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133
第三节 完善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138

第八章 民主和社会治理/144
第一节 由社会主导社会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4
第二节 社会主导社会管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51
第三节 政府保障和参与社会治理/156

第九章 民本和民主/163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民本的含义及其作用/163
第二节 民本和民主的区别/168
第三节 民本对民主的遏制作用/174

第十章 民主政治和监督法治/178
第一节 民主政治和监督的规范化/178
第二节 我国监督法治的缺陷/184
第三节 我国监督法治的完善/189

第十一章 协商民主及其完善/195
第一节 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一种形式/195
第二节 民主是协商的本质/201
第三节 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204

第十二章 民主和表达权/214
第一节 表达权在当代政治文明中的地位/214
第二节 新中国表达权的发展/217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表达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223

第十三章 司法公信和政治文明/231
第一节 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的本质/231
第二节 司法公信是公平正义的逻辑结果/236

第三节 以司法公正促进政治文明/240
第十四章 宪法法治和宪法/246
第一节 民主法治的历史/246
第二节 宪法是对民主宪法法治事实的确认/250
第三节 宪法得不到实施的根源是什么/254

第十五章 深层次反腐和民主建设/258
第一节 深层次腐败及其特点/258
第二节 我国反腐败未能涉及深层次腐败/264
第三节 推进深层次反腐/269

第十六章 “中国式民主”要纳入民主法治的轨道/276
第一节 “中国式民主”是一个什么概念/276
第二节 “中国式民主”的概念思考/279
第三节 以民主法治引领“中国式民主”建设/281

第十七章 顶层设计:从民主参与到共识/284
第一节 “顶层设计”背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84
第二节 “顶层设计”是人民的事业/289
第三节 顶层设计要以公平正义凝聚共识/291
后 记/2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