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30028
  • 作      者:
    王勇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例》特色内容如下:
  1、临港产业链的概念和内容;
  2、浙江省临港产业的地缘优势及发展方向;
  3、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的特殊性;
  4、浙江省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的种类及优劣势分析;
  5、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
  6、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浙江省发展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对于解决临港产业链中的企业发展失衡问题、产业链因资金短缺而断裂的问题、降低银行风险、有效控制资金流向以及增加银行利润空间都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至少应采用以下维度来系统定义,即谁融资(融资主体),为什么融资(融资动因),怎么融资(融资途径、环节、方式),靠什么融资(融资手段),融资交易结构、融资运作模式、融资具体形式如何等。只要变换其中一个维度中的内容,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因此,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例》重点分析融资主体、融资运作模式、担保及风险控制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维度。
  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包括: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业务的可选模式,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其中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可以采用品牌主导产业链运营模式、资源主导产业链运营模式以及贸易主导产业链运营模式,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可以采用银企战略联盟的建立及结构模式、商品货权和库存混合融资模式、厂商银融资模式、融通仓模式、产业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以及其他模式。
  针对构建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建议采取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物流融资中心、加强对员工在物流金融知识方面的培训、与省内产业链相关协会合作“物流贷”业务、选择大宗商品作为操作主体以及“M+1+N”模式覆盖全产业链等对策。
  临港产业链中的融资企业、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都存在着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物流金融风险,建议构建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模型,并将提升对抵、质押资产的动态管理,规范授信前尽职调查工作,提升对全产业链上相关授信主体的综合准入管理,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信用制度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及加强港口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等作为物流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基于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例》由王勇编著。
展开
精彩书摘
  宁波港和舟山港合并将带动更多的港口附属经济的衍生,港口经济将会从简单的装装卸卸向物流服务、临港工业迈进。由于两港的合并,使得宁波一条绵延20余公里的临港工业带的区域布局呈现加速集聚态势,而另一方面,舟山也由于这个契机,使得众多沉睡的荒岛也因港口开发而焕发生机,外资参与投资的国际一流集装箱码头建设也因此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直接的带动就是舟山金塘岛开发开始启动;据悉,浙江省乃至中国的石油、煤炭储运基地也将落户舟山。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是浙江实现水运强省工程的重要一步,也是浙江省对于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砝码。浙江水运强省工程的实施,区域布局的形成,促使沿海区域成为浙江省产业集聚带、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更大程度上来说,它对有效缓解长三角水路运输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减少区际交流阻力以及对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完善,推动区域内各港口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港口群,从而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强化作为全国增长极的功能和作用都将起到“居功至伟”的作用。
  (4)便捷完善的对外交通优势
  杭州湾大桥和舟出大桥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格局,为宁波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创造了条件。杭州湾跨海大桥使上海和宁波的陆上间隔缩小了110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2小时的“金三角”经济圈。大桥的意义不限于此,其对宁波舟山港的影响也是绝后的。宁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港口为龙头、城市为中心,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使宁波对外交通更加便捷,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彻底改变了宁波陆上交通末端的状况,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中心。
  宁波港陆上交通运输较便利。白沙、洪镇、北仑三条港区铁路支线与萧甬铁路相连,并通过浙赣、沪杭、宣杭线与全国铁路网连接;329国道、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等公路干线与港口相通,可通往杭州、上海、台州、温州等广大地区。大陆连岛工程建成后,舟山通过陆路无缝隙交通,便捷连接宁波及以远地区,连同杭州湾大桥和东海大桥,形成了舟山至宁波、杭州、上海的1、2、3小时交通运输。按照经济学家说法,“3小时交通圈”决定该地区能否直接获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拉动。这一交通格局的变化,大大提高了舟山与内地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实效,节约了社会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向舟山集聚。
  为发挥好宁波一舟山港的龙头优势,交通行业积极支持宁波一舟山港以资产为纽带加快港口联盟建设,已与嘉兴、温州、台州等港口都签订了合作协议,港口联盟的作用开始显现,嘉兴、台州等地的集装箱中转量有了大幅增长。此外,宁波舟山港积极到浙江省内外腹地城市建设“无水港”,开展对台直航,不断增强港口辐射力。
  (5)区域发展优势
  长三角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已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致力于建立金融、航运两大国际中心,必将推进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的定位进一步提升了宁波舟山港的地位,浙江省正在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即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为宁波~舟山港特别是保税港区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来重大机遇。
  大桥贯通后,使舟山由海岛型城市,转变为半岛型城市,舟山与周边城市的资源共享性增强,将直接接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舟山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将会显著增强。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物资运输量也大幅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宁波、舟山两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两大支柱,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长三角除上海港外唯一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舟山港凭借其深水岸线优势,由一个地方小港迅速发展成为华东沿海重要的区域性港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临港产业链的概念和内容
一、产业链的概念和内容
(一)产业链的概念
(二)产业链的内涵
(三)产业链的外延
(四)产业链的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五)产业链的形成
二、临港产业链的概念及内容
(一)临港产业的概念
(二)临港产业的内容
(三)临港产业的特征
(四)临港产业与港口的关系
(五)临港产业链的概念及内容
……
第二章 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第三章 基于地缘优势的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发展设计
第四章 基于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的物流分析
第五章 物流金融模式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 物流金融在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及其作用分析
第七章 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第八章 基于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第九章 典型行业的产业链金融模式
第十章 基于宁波一舟山临港产业链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学术名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