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书系·短线金手:私募实战赢利系统剖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去甄别?
新人的控股股东的实力背景如何。有政府背景优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新人股东有政府背景,说明政府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而且有强大的政府力量作为后盾,其后所发布的一些措施,能得到行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保证。再者,政府会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导向。
新人控股股东的过去是否有惊人的战绩。因为有的新人的控股股东是一些金融投资管理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赚取利润。这样的新股东人股之后为了使得自己赚取的利润最大化,势必会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与盈利能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其能否很好的执行以及取得的效果怎样才是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可以辨别呢?就是通过这家投资公司以往投资的业绩怎样,是否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公司过去的执行能力与效率怎样。虽说这样不是衡量一家投资公司实力的全部标准,但至少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次,我们要看到上市实际控股股东的变更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实现的。上市公司实际控股股东的受让方式的不同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我们以往的市场运行规律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方式不同,在发生变更当年的股价年均涨幅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协议转让、划转和其他方式。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一是协议转让方式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中占较大多数,股价涨幅较大的公司分布在这一方式中的可能性相对就比较大。二是通过股权协议转让有偿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由于新任股东为当上第一大股东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有时还不低),这样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新任大股东重组公司的动力就较为强烈,以期从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中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这样,股票的价格也有可能水涨船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重组方利用信息操纵市场的情况发生。而通过无偿划拨、委托持有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一方面由于大股东的性质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如国有投资主体之间的股权划拨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本压力,故而通过大股东的变更给上市公司带来大的改观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并不大。对于包括裁定转让等在内的其他方式,考虑到其中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投资者对此可能并不十分感兴趣,相应的,股价在二级市中就难以吸引更多的关注。
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化也是我们的另外一个机会,只要你用心去做,有时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众所周知,除非是特别的原因,一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股持股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当然也有减持的情况,当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现大规模的减持行为,应当引起我们投资者足够的重视。是机会还是陷阱那就另当别论了,上节已做了详细说明)。流通股东的人数变化,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挖掘呢?
在Fl0中看上市公司的年、季报中的十大流通股东中主要基金所占的分量以及持股的变化,如果出现基金大幅的增持并且股价还没有较大的涨幅,则应是我们操盘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减持,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地去总结过,一般上市公司流通股的变化都有一个这样的规律:市场上的筹码都是分散——趋向集中——非常集中——分散_趋向集中这样的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其股价波动大致也就随着这个正向波动。对于这点我前期作品中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做过多说明。
……
展开